凤仙花,红如琥中国古代美甲漫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凤仙花,红如琥中国古代美甲漫谈 唐代以前,中国女性有上足部套的习惯。[唐]李贺《宫娃歌》中“蜡光高悬照纱空, 花房夜捣红守宫”, 张祜《听筝》中“十指纤纤玉笋红, 雁行轻遏翠弦中”, 都是对妇女染指甲习俗的描写。前者虽没有说明染甲, 但描绘了妇女在烛光下制作染指甲材料的情景;后者则直接说出了十指浸染后的情况, “玉笋红”即指娇艳鲜红的指甲。所谓“守宫”, 本指壁虎。因为它经常守伏在宫室之壁, 捕食虫蛾, 故名。相传古人将它养在盛放朱砂的盒中, 等它吃了朱砂, 全身都变红以后, 则将它捣碎。据说用这种“红汁”点在女子身上, 可检验妇女是否保持贞操。如果没有发生过房事, 红色终身不灭, 只要进行过一次性生活, 那么红色立即会消失。按理说这种“守宫”与妇女染指甲没有关系, 只是因为它的颜色及制作方法与妇女染指甲的材料较为相近, 所以被牵扯在一起, 逐渐变成妇女染指甲材料的代称。 元代诗人杨维祯有两首诗与染指甲有关, 其一《美人红指甲》:“金凤花开色更鲜, 佳人染得指头丹。弹筝乱落桃花瓣, 把酒轻浮玳瑁斑。拂镜火星流夜月, 画眉红雨过春山。有时漫托香腮想, 疑是胭脂点玉颜。”其二《凤仙花》:“金盘和露捣仙葩, 解使纤纤玉有暇。一点愁疑鹦鹉喙, 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 戏掐花枝缕绛霞。女伴相逢频借问, 几番错认守宫砂。”极意描写妇女嫣红的指甲, 其中“弹筝乱落桃花瓣”一句, 形容染红指甲的女子弹筝时, 手指上下翻动, 好似桃花瓣落纷纷。 古代的妇女, 每到七月七日那天晚上, 总要聚集在一起, 用她们自制的染料, 将十个指甲染得通红。如[清]朱象贤《闻见偶录》记载:“七夕, 妇女采凤仙花捣染指甲, 红如琥珀可爱。” 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也有染指甲的习俗, 如维吾尔妇女特别是年轻妇女都喜欢在春夏季节, 把手指甲染成橘红色, 甚至把脚趾甲也染成橘红色, 觉得这样很美。尤其在逢年过节等喜庆的日子里, 更是如此。如[清]赵翼《陔余丛考·金凤染指》云:“凤仙花, 红者捣碎, 入明矾少许, 染指甲, 用片帛缠定过夜, 如此三四次, 则其色深红, 洗涤不去, 直至退甲方渐失之, 回回妇人多喜此云云。今俗则不特回回妇人也。” 文献中只见关于女子染指甲的记载, 但在有些地方, 染指甲也是男子的爱好和习俗。如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中, 唐代第16窟右壁后部所绘的《涅经变·奏乐婆罗门》, 是柏孜克里克现存最完整的一幅伎乐图, 图中的乐伎均为男性, 身着婆罗门服装, 正在演奏琵琶、横笛、筚篥、拍板、钹、大鼓等乐器, 其中持琵琶、横笛、筚篥、拍板等乐器的手指甲上, 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涂染有紫色。紫色是原色还是变色所致, 待考。 染指甲的染料多用凤仙花。凤仙花俗名“染指甲草”, 也叫“好女儿花”。据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记载, 这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植物, 花开之后, 取其花、叶, 放在钵里反复捶捣, 捣碎以后, 加入少量明矾, 便可用来浸染指甲。以凤仙花染甲, 需要一定的手续:首先, 必须把指甲洗干净, 将丝绵做成与指甲一样大小的薄片, 浸入花汁, 等吸足花汁后取出, 再轻轻地安放在指甲表面, 然后用布条缠裹过夜, 一次浸染不够, 可连续浸染三五次, 染成之后, 色彩鲜艳, 数月之内不会消失。除凤仙花外, 指甲花也是染指甲的一种上好材料。尽管在某些时候, 凤仙花亦被混称为“指甲花”, 但两者性质不同, 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此说得很详细:“指甲花, 有黄白二色, 夏月开, 香似木犀, 可染指甲, 过于凤仙花。”[清]李调元辑《南越笔记》中也有记载:“指甲花, 似木犀, 细而正黄, 多须, 一花数出, 甚香, 粤女以其叶兼矾石少许染指甲, 红艳夺目, 唐诗‘弹筝乱落桃花片’谓此。一种金凤花, 亦可染, 名指甲桃, 叶小如豆, 花四瓣, 层层相对。一干辄有二种花, 一深红, 一黄边红腹, 其蕊大者为凤头, 小者凤尾, 尾修长缕缕, 又有两翅, 粤女多□之作钗。二三月时栽之, 与指甲花为一丛, 儿童向街头卖者, 多此二花。” 用指甲花所染出的指甲比凤仙花更红, 不过从普及面来看, 指甲花远远比不上凤仙花。直到上世纪初, 中国妇女的染甲材料, 仍然是以凤仙花为主。凤仙花是中国的特产, 国外一些妇女, 在刚开始染甲时, 往往到中国来觅取, 后来也有用其他植物来代替的, 但效果总不如凤仙花好。 古代染指甲的习俗究竟始自何时?[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一上说:“俗以凤仙花染指, 自宋已然……”但他并没有肯定其确始于宋。[明]王三聘在《古今事物考》卷六则有确切的论断:“唐杨贵妃生而手足爪甲红, 谓白鹤精也。宫中效之, 此其始也。” 明代妇女还有蓄指甲的风俗。尤其是年轻的妇女, 常将指甲留长至寸许, 有的甚至达到数寸。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就常提到这种情况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