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解决概述;;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3. 问题的成分 (1)起始状态。也称给定,是指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已知因素。 (2)目标状态。它是指对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获得的答案或达成的目标状态。 (3)障碍。它是指那些阻碍实现目标状态的因素,这些因素因人而异。 (4)方法。它是指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和策略,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二)问题解决概述 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通常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问题情境性 (2)目的指向性 (3)操作序列性 (4)认知操作性;与问题类型相对应,问题解决也有两种类型: (1)常规性问题解决 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2)创造性问题解决 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 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J. Dewey)认为,所有年级和课程都要采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问题解决的五个阶段是: (1)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2)识别出问题 (3)收集材料并分类整理,提出假设 (4)接受或拒绝试探性假设 (5)形成和评价结论;(一) 问题的特征 1. 问题的类型 2. 问题的呈现方式 3. 问题是否存在多余或不当的因子;(二) 已有的知识经验 1. 专家知识有利于问题解决 2. 心理定势的影响 2. 功能固着的影响 (三)动机状态 (四)情感状态等 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三、问题解决的理论观;以柯勒为代表的顿悟说认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明确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并突然产生对这种关系的理解,这是一个顿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填补问题的有关“缺口”,悟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其特点是顿悟,即突然对问题情境中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有所理解。正是顿悟才使得问题得以解决。;(二)信息加工理论观 代表性人物:纽厄尔和西蒙 从信息加工转换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它将??题解决看成是信息加工系统(即大脑或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是把最初的信息经过加工转换成最终的信息状态的过程。 一种问题状态转化为另一状态的操作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使问题从初始状态转变至目标状态的过程。;(三)现代认知理论观 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的问题解决模式、格拉斯的模式、基克等人的模式、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解决问题的模式等。 这些理论观从认知的层次来解释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认知层次上,将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划分成一个个阶段。 在对试误说、顿悟说和信息加工论综合的基础上,现代认知理论观使用诸如“认知结构”、“图式激活”、“问题表征”等术语对问题解决的各阶段进行更深入的描述。 现代认知理论观更加注重各阶段之间的动态联系,更真实地描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对问题解决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一)算法式策略 又称规则式策略,是按照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一个个尝试性地来解决问题。 (二)启发式策略 指受问题解决的经验或直觉启发,探索使用最能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力求使问题的起始状态逼近或变为目标状态。 (1)手段―目标分析法 (2)反推法 (3)类比法;(一)提高小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1. 帮助小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 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知识结构 (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 鼓励小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 鼓励小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 鼓励小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一)创造力的含义 创造力——指向特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二)创造力的特征 (1)敏感性 (2)流畅性 (3)灵活性 (4)独创性 (5)再界定性 (6)洞察性;(1)准备阶段 重点在收集、整理和积累资料 (2)酝酿阶段 思维异常活跃 (3)豁朗阶段 灵感产生,顿悟来临,体验到“啊哈”式的豁然开朗 (4)验证阶段 证实创新产品,并加以具体化、概念化。 ;按照创造力本身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前创造力、潜创造力和真创造力 按创造力水平的高低:普通创造力和伟大创造力 按人们解决问题的新颖、独特程度不同:初级、中级和高级创造力 初级创造力,指对本人来说前所未有的,不涉及社会价值。 中级创造力,指经过模仿,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的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高级创造力,指经过长期研究、反复探索所产生的非凡的创造,在某一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可以推动

文档评论(0)

印象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传播传统文化,与道相辅而行。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014420100005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