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僚的分布与演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宋僚的分布与演变 李氏家族是百越的后裔。唐宋时期,现代壮族、侗族、侗族、布宜族和其他民族的祖先也被称为“官僚”。分布范围基本相同。即除今广西仍为僚族的主要聚居区之外,西南的云、贵、川三省,也都有数量不等的僚族人口,只是分布面在某些地区较广,某些地区较窄而已。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情况各殊,反映在称呼上也逐渐有所不同了,并开始从僚族中分化出来了一些单一的民族。 (一) 川、川中心地区的僚族 《新唐书·南蛮传下》说:“大抵剑南诸僚,武德、贞观间数寇暴州县者不一。巴州(今巴中)山僚王多馨叛,梁州都督庞玉枭其首,又破余党符阳(今通江县北部之涪阳)、白石(今万源县西北之竹峪一带)二县僚。其后眉州(今眉山)僚反,益州行台郭行方大破之。未几又破洪(今洪雅)、雅(今雅安)二州僚。……是岁,益州(今成都市)僚亦反,都督窦轨请击之。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巴(今巴中)、洋(今陕西西乡)、集(今四川南江)、壁(今四川通江)四州山僚反,攻巴州,遣右武侯将军上官怀仁破之于壁州,……太宗再伐高丽为船,剑南诸僚皆半役,雅(今雅安)、邛(今邛崃)、眉(今眉山)三州僚不堪其扰,相率叛,诏发陇右峡兵二万,以茂州都督张士贵为雅州道行军总管,与右卫将军梁建方平之。……上元末(公元676年),纳州(在今四川叙永县南部)僚叛,寇故茂、都掌二县,杀吏民,焚廨舍,诏黔州都督发兵击之。贞元中(公元785—805年)嘉州(今四川乐山)绥山县(在今乐山与峨眉二县之间)婆笼川生僚首领甫枳兄弟诱生蛮为乱,剽居人,西川节度使韦皋斩之,招其首领勇于等出降,……大中末(公元859年),昌(今四川大足)、泸(今四川泸州)二州刺史贪沓,以弱缯及羊强僚市,米麦一斛得直不得半。群僚诉曰:‘当为贼取死耳!’刺史召二小吏榜之曰:‘皆尔属为之,非吾过’。僚相视大笑,遂叛,立酋长始艾为王,踰梓潼,所过焚剽,刺史刘成师诱降其党,斩首领七十余人,余众遁至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谕降之”。这部分僚族是东晋初年自牂牁郡北入的那部分僚族的后裔,分布区域仍然是“自汉中达于邛笮”。他们的先辈在初入川之时是比较落后的,经过一段时间与蜀川的汉族相杂处,到南北朝的萧梁时期(公元502—557年),他们已“与夏人参居者,颇输租賦;在深山者,仍不编户”。1即经过一百五、六十年的发展变化,他们中的先进部分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已与当地的汉族相接近;但僻处山区的部分仍较落后。南朝萧梁的“梁、益二州,岁岁伐僚以自裨润,公私颇藉为利。”2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被强迫同化了;留下的部分在残酷的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中挣扎。唐代这部分僚族的情况,明显地是南北朝时期情况的延续。显然,唐代的“剑南诸僚”是东晋至南北朝期间散在蜀川的落后部分,这部分僚族的经济、文化生活状况,较之南北朝时期已有所发展。但仍然落后于同区域的汉族,难于接受过苛的剥削,所以经常发生反抗。在多次的反抗中,他们中的大部分或被杀,或被俘,或流散,以致于最终消失,没有死的又都融合到当地的汉族中去了。所以,到宋代,四川的中心地带便不复存在僚人了。 另外,唐代渝州(今四川重庆)至播州(今贵州遵义)之间,也有一部分僚人,称之为“南平僚”。《新唐书·南蛮传下》说:“南平僚,东距智川,南属渝州,西接南州(今四川綦江),北涪州(今四川涪陵)。户四千余,……人居楼,梯而上,名为干栏。妇人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号曰桶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穿其耳,贵者饰以珠璫。俗女多男少,妇人任役。婚法,女先以货求男,贫者无以嫁,则卖为婢。男子左袵,露发徒跣。其王姓朱氏,号剑荔王。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遣使内款,以其地隶渝州。”这部分僚族的经济、文化生活状况,除部分保留汉、晋以来的特点(如居干栏)外,一般有较大的进步。他们人数不多(四千户),居住分散,但却保留自己的组织,和本民族的“剑荔王”联结在一起。到宋代,靠内的部分显然融合到当地汉族中去了,只是南部边境的部分仍存。《宋史·渝州蛮传》说:“渝州蛮者,唐南平僚也。其地西南接乌蛮昆明(今贵州彝族)大小播州(今贵州桐梓至遵义一带)部族数十居之。治平中(公元1064—1067年),熟夷李光吉、梁秀等三族据其地,各有众数千家,间以威势胁诱汉户,有不从者,屠之,没入土田,往往投充客户,谓之纳身,税賦皆里胥代偿。藏匿亡命,数以其徒伪为生僚劫边民,……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木攀首领赵泰、播州夷族杨光荣,各以地内属,诏建溱(今四川綦江县南、贵州桐梓县北的川、黔交界处)、播(今贵州桐梓)二州。”这一片地方固然是唐代南平僚居地的一部分,但僚族人口已经很少,大部分为“熟夷”(应为彝族)和汉户。剩下的少部分原南平僚的后代,显然是僻处山区而比较落后的部分,被称为“生僚”,分布在今四川綦江县南部至贵州桐梓县一带。 (二) 对五溪地区湾族的再认识 《新唐书·南蛮传下》说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