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性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土地使用和土壤覆盖物(luc)的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土地利用和屋顶(luc)的变化引起了国际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现代研究的中心主题之一。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大量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可以引起陆地生态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变化,导致土壤性质变化和土地生产力改变,进而影响土壤质量和土壤环境变迁。土壤性质是一系列土壤水分、物理和化学性质等的综合反映,体现了土壤环境的基本状况,是土壤质量变化最基本的表征和核心研究内容。国内外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开展较早,且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约农业区、干旱区、低山丘陵区和自然保护区。
中国亚热带地区地处21°30′N~34°N之间,在纬度上多处于副热带范围内,但自然景观却与同纬度的中亚、西亚和北非等著名的干旱沙漠地带截然不同,这里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湿润多雨的特点,从而造就了这里成为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生产力很高的特殊区域,是世界上常绿阔叶林植被和红壤、黄壤等强淋溶土类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区山高坡陡,土壤抗蚀性能差、降雨量大且集中,但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和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大面积天然林经皆伐、炼山和整地后改为人工林、次生林、经济林、橘园和坡耕地,群落结构简单与树种单一,且幼林郁闭前水土肥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活动已使本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研究通过对中亚热带山区(福建建瓯市)本底条件基本一致的天然林、人工林、次生林、农业用地(橘园和坡耕地)7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性质的对比研究,探讨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亚热带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地与天然林
研究地点位于福建省建瓯市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区(118°23′E、27°04′N)和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118°09′E、27°03′N),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部,鹫峰山脉西北部;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海拔390~430 m,研究区为典型的东南低山丘陵地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18.7℃,1月平均气温8℃,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低气温为-7.3℃,极端最高气温为41.4℃,年均降水量为1 670 mm,3~6月多年平均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60%,年均蒸发量1 466 mm,全年无霜期达277 d。试验地土壤均为山地红壤,一般包括腐殖质层(Ah)、铁铝层(Bs)和母质(C),良好植被覆盖的剖面上还有2~3 cm厚枯枝落叶层(O)。天然林历时600 a自然演替而成, 建群种为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乔木分层明显,灌木层不明显,草本稀少。人工林、次生林、橘园前身均为次生杂木林,1986年砍伐后造林,其中用材林为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林下灌木稀疏,草本覆盖度较高;经济林树种为锥栗(Castaneahenryi),每年依季节劈草和翻耕;次生林于1986年开始封山育林,乔木幼树、灌木和草本密布。橘园果树品种为柑橘(Citrus aurantium),定期施肥,以施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管理病虫害时适当喷洒农药,旱季灌溉,每年对园面除草翻耕2~3次,梯壁劈草处理,坡耕地于2000年由橘园转变而成,垄作,每年种一季红薯,种前施用草木灰,定期施肥、灌溉、除草。除细柄阿丁枫天然林位于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外,其余土地利用方式均位于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同一小流域。
2 材料和方法
2.1 样品的采集和测定
在每种土地利用方式内设3块长期固定标准地。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每个标准地重复5个,取其平均数作为每个标准地的容重值。同时,在每个标准地内,采用不锈钢取土钻(内径5 cm)按照“S”形布设8个土壤取样点,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对0~20 cm土壤进行采样,并混合成1个土壤样品。取样时间在10月份(坡耕地等农用地中作物未收割时)。同时为避免施肥的影响,养分含量测定需要的土壤样品统一在作物收获后(12月份),同时农用地(经济林、橘园和坡耕地)采样地点避免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的部位以及堆过肥料的地方。采取土壤样品带回室内,拣去石砾、植物根系和动植物残体如根、茎、叶、虫体,在室内通风处风干,过2 mm土壤筛密闭储藏备用,同时采用四分法分取部分样品过1 mm土壤筛(用于测定pH);分取50g左右样品过100目筛(用于测定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土壤有机碳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全氮用全自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磷用氢氧化钠熔融-钼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chneider Electric施耐德MasterPact MTZ -带诊断功能的 MN-MX-XF 通信 线圈 - 说明页安装和用户指南(中文 英语).pdf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植物嫁接赛项理论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 .docx VIP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子小报(一).doc VIP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作文.docx VIP
- 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ppt.pptx
- 【培训PPT】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应用.pptx
- 切开缝合结扎止血.pptx VIP
- 第七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示目录.doc VIP
-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pptx VIP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植物嫁接赛项理论试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