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r12mov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r12mov钢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1 热处理因素是中小型企业所有权的主要失效形式 cr12mov钢是广泛应用于建模行业的冷作用钢。它具有高耐盐性、高硬度、高耐水性和小热变形能力等特点。作为冷挤压模具用钢,其工作部位主要是模具的刃口,模具刃口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磨损失效。生产和研究表明,磨损是Cr12MoV 冷作模具钢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已有失效分析表明, 热处理因素对Cr12MoV 冷作模具钢的磨损失效影响最大, 约占50%。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的淬火和回火温度下其组织、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变化,探索提高其作为冷作模具寿命的可能性。 2 油冷冷却热处理工艺对金相组织的影响 本试验用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C-1.45~1.70;Cr-11~12.5;Mo-0.4~0.6;V-0.15~0.3;Si、Mn≤0.40。热处理工艺设计为950℃、1000℃、1050℃、1100℃和1150℃5个不同的奥氏体化温度,加热后油冷淬火再经520℃回火,回火后出炉空冷到室温,以研究淬火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1100℃淬火研究回火温度的组织和性能,取7个不同温度回火:200℃、300℃、400℃、500℃、520℃、550℃和600℃。热处理均采用箱式炉中进行,试样经抗氧化涂料保护,回火二次。测试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洛氏硬度,观察其金相组织。磨损试验在M-200磨损机上进行,载荷为150 N,试样和GCr15(HRC61~63)对磨材料在无润滑介质条件下进行高速干滑动磨损,使用JA3003型电子天平(精度为1 mg)称量其磨损前后的重量变化,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高温高温热处理对碳化物的影响 图1-a为试验钢的原始组织,1-b、1-c、1-d分别为经不同奥氏体化温度淬火、520℃回火组织。由图易知,与原始组织相比,热处理后组织中剩余碳化物的数量、尺寸及分布均得到了改善,剩余碳化物量较原始组织中碳化物量已极大的减少,且由原来的大片块状变为小块粒状弥散分布于基体中。同时比较图1-b、c可知,淬火温度升高,碳化物逐渐溶解,剩余碳化物数量和尺寸均减少。当淬火温度为1150℃时(图1-d),碳化物已基本溶解。另外,当在950℃~1100℃温度范围内淬火时,所得基体组织为隐针马氏体,并存在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在1150℃淬火时,由图1-d可知,原始奥氏体晶粒因温度升高而长大,组织中马氏体呈针状,清晰可见、尺寸相对较大,残余奥氏体 (白色组织) 量显著增加。 试验钢在1100℃淬火后,分别在不同温度(200~600℃)进行回火,得到的组织如图2所示。将经各回火温度处理所得组织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剩余碳化物的数量、分布等并无明显的变化,由 此可知,在本试验所取回火温度范围内,回火温度对试验钢剩余碳化物基本无影响。又据已有研究可知,在400~550℃回火时,残余奥氏体大部分分解,同时基体中析出细小、弥散的合金碳化物。回火温度进一步升高,析出的碳化物颗粒尺寸增大。 3.2 400环境 图3-A为试验钢经不同奥氏体化温度淬火、520℃回火后硬度曲线图,由图可知,当在950~1100℃温度范围内淬火并经520℃回火时,硬度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1100℃淬火回火后试验钢硬度达最高值,为62.6HRC;温度继续上升到1150℃时,硬度下降为61.2 HRC。分析可知,淬火温度的提高使得基体中溶解的碳及合金元素含量得以提高,奥氏体的合金化充分,硬度随之上升;而当温度升至1150℃时,由于残余奥氏体量增加、马氏体粗化,试验钢硬度下降。 1100℃淬火试样经200~600℃不同温度回火所得硬度曲线如图3-B所示。由图中曲线易知,在200~550℃温度范围内回火时,试验钢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550℃回火时达最大值,为62.7 HRC,出现二次硬化峰。600℃回火时硬度仅为55.1 HRC,为所有温度处理中硬度最低值,硬度急剧降低。分析可知,当回火温度低于550℃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分解、弥散碳化物析出,钢的硬度上升。在550℃时达硬度最高值,其原因有二:一是马氏体分解析出碳化物使其硬度提高,即钢中的Mo、V会析出形成(CrMoV)2C类型的沉淀物导致二次硬化;二是由于回火时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使其硬度提高。当温度达600℃时,粗化的碳化物失去其弥散强化作用,导致硬度下降。另由图3-B易知,所有试样经二次回火后的硬度均比一次回火后的硬度高。这是因为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是在回火后的冷却过程中进行的,二次回火使更多的残余奥氏体发生转变,硬度升高。在实际应用中为获得较高的硬度和理想的组织,可选择在1050~1100℃范围内淬火,再在550℃左右二次回火。 3.3 氢化金属对大陆法性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