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_T 1019-2013数字通信用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pdf

YD_T 1019-2013数字通信用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33.120.20M 42YD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019-2013代替YD/T 1019-2001数字通信用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Multicore and symmetrical pair cables fordigital communications horizontal floor wiring-- polyolefin insulate(IEC 61156 - 5:2009 Ed2.0,Part 5:Symmetrical pair/quad cables with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up to 1000 MHz- horizontal floor wiring - Sectional specification,NEQ)2013-04-25 发布2013-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1019-2013目次前言1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4 产品分类与命名要求·51试验方法·6检验规则720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33934安装附录A(资料性附录)推荐的缆芯结构排列..35附录B(规范性附录)特性阻抗、回波损耗测试方法·26附录C(规范性附录)外部近端和外部远端串音测试方法。S参考文献…1. YD/T 1019-2013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YD/T1019-2001《数字通信用实心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本标准与YD/T1019-200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电缆类别删除了4类电缆,增加了6A类、7类及7A类电缆,最高传输频率提高到1000MHz(见.4.1,2001年版第1章);电缆标称特性阻抗删除了150Q的要求(2001年版表1);导体标称直径的要求修改为小数点后两位,同时增加了导体直径偏差的要求(见表4,2001年版表3);—5e类电缆的最大对数增加到25对,增加了20对并删除了24对的电缆规格(见表3,2001年版表3);绝缘材料种类删除了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增加了皮-泡-皮聚烯烃绝缘结构(见表1,2001年版表1);一电缆主要传输特性指标的频率范围修改为从4MHz开始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见5.10,2001年版5.10);电缆电气特性要求中增加了针对屏蔽电缆的耦合衰减测试项目(见表13)。一电缆传输特性要求中增加了不平衡衰减和针对6A及7A类电缆外部串音的测试项目。删除了拟合特性阻抗和结构回波损耗的要求(见5.10,2001年版5.10);一对于由多个子单位或线对组成的大对数电缆,修改了其近端串音衰减与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的指标要求:(见,2001年版);一对出厂检验的全检项目进行了修改,将原全检项目中的衰减、近端申音、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及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这三个试验项目增加到出厂检验的抽检项目中(见表38,2001年版表35);一增加了电缆外部近端和外部远端串音测试方法(见附录C)。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EC61156-5-2009Ed2.0《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部分:1000MHz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称对绞星绞电缆分规范》编制,与IED61156-5-2009Ed2.0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同时,也参考了IEC61156-1-2009Ed3.1《数字通信用对绞/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和ANSI/TIA-568-C.2-2009《商务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第2部分:对称对绞线对和布线元件》等标准。本标准与IEC61156-5-2009Ed2.0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一本标准删除了电缆的星绞结构(2009年Ed2.0版5.2.3);一电缆类别增加了3类和5类电缆(见1,2009年Ed2.0版第1章);一修改了电缆转移阻抗、耦合衰减和不平衡衰减的指标要求,不再划分级别(见表13、5.10.4,2009年Ed2.0版6.2.7、6.2.8、6.3.4);修改了5e类和6类电缆的衰减指标要求(见5.10.3,2009年Bd2.0版);一修改了电缆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的指标要求(见表12,2009年Ed2.0版6.4);一增加了电缆抽样方法和检验规则的要求(见7)。I YD/T 1019-2013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成都大唐线缆有限公司、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泰瑞通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湘荣、李克坚、黄堃、宋志佗、张磊、彭媛、程奇松、薛梦驰、郭志宏、张维潭、王耀明、时彬、淮平。本标准于1999年4月首次发布,2001年10月第一次修订,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