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4种坨类幼虫形态特征
凯婴儿和鸣禽属于昆虫科科科科萨科沃里奥科斯科贝隆科。例如,1863年和1802年,所有这些动物都是由一年半的昆虫越冬引起的。幼虫栖育在亲代为其准备的粪团中,成、幼虫均为粪食。
凯蜣螂与嗡蜣螂属幼虫的分类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国外报道较多(Медведев,1952;Ratcliffe,1991),国内仅见于张芝利1984年在《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八册中对婪嗡蜣螂Onthophagus lenzi Harold的描述。
笔者于2006年5~7月间,在沈阳、吉林长岭和海拉尔鄂温克旗采集了一批粪食性金龟子成虫,经饲养获得了幼虫、蛹及成虫。本文描述了4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的蜣螂幼虫,分别是:捷氏凯蜣螂Caccobius jessoensis Harold、短亮凯蜣螂C.brevis Waterhouse、双顶嗡蜣螂Onthophagus bivertex Heyden和小驼嗡蜣螂O gibbulus(Pallas)。蜣螂幼虫主要鉴别特征是:头部、内唇、腹部第3节背面瘤突(驼峰)和臀节等。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1 苏家屯松材树的饲养
3龄幼虫体长16~17 mm,头宽2.1 mm,头长1.4 mm。前顶毛每侧3~4根,呈斜直线排列,后顶毛短小,4根,额中侧毛左右各1根;额前缘毛4根,额前侧毛左右各1根。冠缝较长,延伸至额区,沿冠缝处明显凹陷,额缝波状达触角基部。上颚腹面光滑,切齿叶狭长,缺刻较深,具3个齿,臼突明显;下颚内、外颚叶显著分离,下颚发音齿8个,较尖锐,排列不整齐,其前缘有刺2根。触角4节,长0.6 mm,第1节微长于第3节,后者显著长于第2节,前缘具感觉器,第4节极细小,其顶端具感觉器。
内唇的左、右内唇前环都很小,内唇前缘3叶状;端感区具2个圆形感觉器。侧毛区基部两侧各3根刺毛,两侧缘毛各3根;内唇中央由细小刺毛紧密排列成近正方形的区域,其内无刺;左、右上唇根在中央处会合,并向后伸出1小锥状突;左、右上唇根侧突极其发达;基感区的短刺紧密排成近似三角形的区域,缺底边,后方有2个近横椭圆形的骨片。
前胸气门板大于腹部各节气门板,均近似半圆形,开口向下;前胸背板两侧无骨化突;腹部第1~3节背面分3个小节,其中第3节背面具1特大疣突,呈峰状,第10节不分小节,余均分成2个小节,但各小节节间不甚明显,各小节均有1横列细长针状毛,其上具较多短小刺毛;足无爪,仅具1微小圆突。
臀节腹面复毛区缺刺毛列,具短锥状刺毛群,约60~70根,刺毛尖指向后方;肛上叶不向前扩展,肛下叶前缘呈3片状。
观察标本:成虫,沈阳东陵,2006-Ⅴ-20,12头,姜莉莉,樊三龙采;沈阳苏家屯,2006-Ⅵ-28,4头,姜莉莉,樊三龙采;饲养获得的幼虫,沈阳,2006-Ⅵ-29,2头;2006-Ⅶ-09,1头。
2 苏家屯县第13节患者感染5.节锚点刺毛群
3 龄幼虫体长约11 mm,头宽1.3~1.4 mm,头长0.9 mm。前顶毛每侧3根,呈斜直线排列,后顶毛短小不显,额中侧毛左右各1根;额前缘毛2根,额前侧毛左右各1根。冠缝较长,延伸至额区,沿冠缝处明显凹陷,额缝波状达触角基部。上颚腹面光滑,切齿叶狭长,缺刻较深,具3个齿,臼突明显;下颚内、外颚叶显著分离,下颚发音齿7个,较尖锐,排列整齐,其前有刺2根。触角4节,长0.5 mm,第1节显著大于第2节,第3节与第1节近于等长,前缘具感觉器,第4节极细小,其顶端具感觉器。
内唇的左、右内唇前环都很小,内唇前缘3叶状;端感区具2个圆形感觉器。侧毛区基部两侧各3根刺毛,两侧缘毛各1根;内唇中央由细小刺毛紧密排列成近正方形的区域,其内无刺;左、右上唇根在中央处会合,并向后伸出1小锥状突;左、右上唇根侧突极其发达;基感区的短刺紧密排成近似三角形的区域,缺底边,后方有2个近三角形的骨片。
前胸气门板大于腹部各节气门板,均近似半圆形,开口向下;前胸背板两侧无骨化突;腹部第1~3节背面分3个小节,其中第3节背面具1特大疣突,呈峰状,第10节不分小节,余均分成2个小节,但各小节节间不甚明显,各小节均有1横列细长针状毛,其上具较多短小刺毛;足无爪,仅具1微小圆突。
臀节腹面复毛区缺刺毛列,具短锥状刺毛群,约35~40根,刺毛尖指向后方;肛上叶向上及两侧扩展,肛下叶前缘3片状。
观察标本:成虫,沈阳东陵,2006-Ⅴ-20,24头,姜莉莉,樊三龙采;沈阳苏家屯,2006-Ⅵ-28,10头,姜莉莉,樊三龙采;饲养获得的幼虫,沈阳,2006-Ⅶ-05,4头;2006-Ⅶ-11,2头;2006-Ⅷ-08,1头。
3. 复合刺毛的形态
3 龄幼虫体长19 mm,头宽2 mm,头长1.4 mm。前顶毛每侧2根,后顶毛短小不显,额中侧毛左右各1根;额前缘毛6根,额前侧毛左右各1根。冠缝较长,延伸至额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