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动机的建筑类高校学生创新激励因素研究.docx

基于创新动机的建筑类高校学生创新激励因素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创新动机的建筑类高校学生创新激励因素研究 ? ? 高 红 杨晓蝶 魏丽平 牟高辉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0 引言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相关需求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结合某一方面具体分析建筑类高校学生的相关问题,正确识别建筑类高校大学生所处的需求层次,了解其内在真实需求,是有针对性实施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的前提,也有助于深入探究学生的个性与内在需求。 以建筑类高校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于建筑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类高校重视创新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培养具备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优秀建筑人才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办学的主要目标。将相关理论运用到建筑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也应该对建筑类高校学生创新活动从个体需求与动机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个体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提升建筑类高校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积极性。本文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研究影响建筑类高校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激励因素,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需求,为高校综合制定符合学生创新学习现状的激励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创新教育现状 对于高校是否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的获取会受到许多内外在因素的影响。郭涛等从分析创新的市场需求、创新平台搭建、奖励机制制定以及教育方法的引领等方面阐述具有共性的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因素。赵璐等从宣传与氛围、教育体系、实现平台、保障平台和奖励政策5个方面来进行高效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综合评价。杨柯等提出创新激励既要考虑政策支持等宏观层面,也要具体结合组织管理制度、经费保障等微观层面,高校应重视政府和社会的力量。 现如今,诸多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在校时基础创新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锻炼,但现有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并不完善,缺乏有效性,使高校学生的创新主体意识和创新积极性并没有被完全激发。具体表现在高校对于学生创新激励方式缺乏变化,激励内容也没有深入细化。在对学生创新激励机制的制定与运用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明确的创新激励制度。张众宽提出,学校应该从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两个方面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外在激励方面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比赛和创新项目,内在激励方面应开设学生创新激励相关的隐性课程,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激励渗透于专业课程中。前人的研究广泛而全面,但缺乏专业针对性。 目前,我国建筑类高校学生创新教育主要培养方式和参与创新活动的主要途径分为两类:第一类途径是理论培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包括BIM技术、被动房相关研究、工程管理前沿信息,让建筑类高校学生了解最新信息,奠定创新的理论基础。许多建筑类院校都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建筑工程方向创新思维引导和创新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相关创新课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和增强创新能力。第二类途径是实践参与,让学生参加相关的创新竞赛。国外有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国内有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对于建筑类高校学生获取创新实践经验,培养创新能力都很有帮助。同时,也有其他高校或相关企业设立了多种单学科和跨学科竞赛,让专业知识和其他领域融合,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竞赛更加直接地体会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培养建筑类高校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开拓学生在工程建筑领域的创新渠道,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激发建筑类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让他们想创新、能创新、敢创新。 2 研究设计 2.1 测量工具 通过梳理已有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几所建筑类高校创新教育的现实情况,对相关建筑类高校创新教育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后,初步确定了高校学生创新激励因素问卷题项,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学生创新激励因素问卷题项 2.2 调查样本 本文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发放覆盖了建筑学、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多个建筑工程类专业在校学生,且被调查学生均对工程领域前沿信息、建筑竞赛、建筑创新项目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在创新方面的情况来看,有42人没有参与过相关创新项目,占比40.4%;41人参与过相关创新项目,但尚未获得成果产出或相关奖项,占比39.4%;21人曾获得过校级或市级以上创新成果或相关奖项,占比20.2%。 总体来说,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分布较为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年级,工程与技术科学专业大类的学生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1/2以上;62人参与过创新项目,占总人数的59.6%,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3 因子分析 3.1 数据处理 3.1.1 信度检验 本文以Cronbachs α系数来检测问卷内部一致性和变量凝聚程度。本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873,说明数据比较可靠。此外,每一题删除后系数小于标准化系数,

文档评论(0)

永兴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共同成长!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