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苏联: 国民经济的恢复(四五计划) 东欧: 人民民主国家建立 亚洲: 人民民主国家成长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苏联: 赫鲁晓夫的改革 勃列尔列夫的改革 苏共20大的召开 东欧: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波兰:波兹兰事件 哥穆尔卡改革 匈牙利:匈牙利事件 卡达尔改革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 亚洲: 中国的改革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时候实施的?其后的二五、三五计划实施情况如何? 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目的: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成就:工业、农业、国防、文化教育 存在问题 国家体制:高度集中体制的弊端显著 国家政治生活: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思想文化:文化领域过火的批判 返回 请你概括出苏联的各个时期的特征: 考考你!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历史条件: 帝国主义力量削弱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苏联军队大力援助 政权的实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苏联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的确立 (1948-1953年) 原因: 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现成经验;东欧立国有苏联帮助;苏联强行推行自己模式 影响: 积极:短时期为东欧经济恢复和落后面貌改变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消极: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未必适合各国具体国情;会造成消极后果 返回 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 1,蒙古人民共和国 ◆1911年,自治。  ◆1924年,立国  ◆1945年2月,《雅尔塔密约》维持现状 ◆1946年正月,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1958年,畜牧业国家转为农业工业国。 ◆1959年,完成了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分裂(1948) 朝鲜战争(1950——1953) 国都:平壤——汉城 领导:金日成——李承晚 3,越南民主共和国 法属殖民地时期(19世纪80年代——1941) 日本占领时期(1941——1945.8) 八月革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1945/9/2) 抗法救国战争时期(1945——1954) 奠边府战役及《日内瓦协议》(1954) 抗美救国战争时期(1961——1973) 中 蒙 越 朝四国发展各有什么特点? 蒙古:早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取得革命胜利,建立共和国,但得到中国和国际社会承认,实现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二战后 朝鲜:长期遭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半岛在二战后美苏利益的支配下分裂 越南:先后经历抗日 抗法 抗美斗争,并最终取得独立 中国:经历内战后建立政权,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返回 原因: 各国人民民主革命与苏联军事帮助相结合的产物 成员: 欧洲八个、亚洲四个(没有南斯拉夫) 意义: 巩固、支持、反对、维护 瓦解标志: 莫斯科会议(表明阵营内部从政治路线、理论观点分歧发展到组织上分裂,标志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瓦解原因: 苏联从民族利益出发,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外政策必须服从他的需要,甚至不惜损害以至牺牲别国利益以维护其利益。 返回 苏共“20大”的召开( 1956 ) 背景: 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 内容: 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听取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 影响: 一方面它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解除对人们的思想束缚,破除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在恢复民主,健全法制方面取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斯大林缺乏历史的辨证的分析,造成思想的混乱,一度引起东欧政局动荡,国际上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反苏反共的浪潮 “现在全世界都在议论,我们也要议论。现在看来,至少可以指出两点: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 返回 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1964) 背景: 内因——传统模式弊端严重阻碍社会发展;苏共20大影响 外因——与美国争霸必须争强国力 内容: 重点放在农业领域 失败原因: 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加上他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精神 有那些典型的例证? 返回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1982) 内容: 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 结果: 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 赫鲁晓夫的改革失败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受挫的根本原因有那些? 返回 *

文档评论(0)

偶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