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加工工艺学总结 .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豆制品加工工艺学 一、豆类的化学组成及分类 食用豆类按籽粒组成成分分为两大类: ①高蛋白(35-40% )、中碳水化合物(35-40% )、高脂肪(15-20%) 大豆、羽扇豆、四棱豆 ②中蛋白(20-30% )、高碳水化合物(55-70% )、低脂肪(5% ) 蚕豆、绿豆、小豆、豌豆、豇豆、鹰嘴豆 二、营养和加工特性(七大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矿物质、水和纤维素。 1.蛋白质 豆类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丰富(节食,素食者 需要补充,谷类+豆类),缺少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谷物类含量多)。 以谷物一起搭配。 2.脂类 大豆中脂类占 16-24%,其中中性脂肪(甘油酯)——大豆油主要成分,大 豆磷脂(改善记忆力)占1.1-3.2%——大豆卵磷脂,亚油酸含量高。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易于储藏,但对人体好。 3.碳水化合物 ①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约为20% )【纤维素,低聚糖(水苏糖和棉籽糖)】 水苏糖(提高免疫力)和棉籽糖是肚子胀气的原因,双歧因子由双歧杆菌 (释放 气体)的营养因子而来。 ②其它豆类中的碳水化合物(55-70% ),以淀粉为主【蚕豆、绿豆、豌豆粉丝、 淀粉 (勾芡)】 4.矿物质和维生素 豆类的B 族维生素含量高,绿豆中的硫胺素高。维生素C 低。 5.抗营养因子 ①胰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质)【大豆、菜豆等多数豆类】 胰蛋白酶是消化食物主要的酶类。 豆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没灭活会导致腹泻。 豆制品加工都需经过加热90-95 度,加热10min 消除胰蛋白酶抑制剂 (煮浆是 为了除去胰蛋白酶抑制剂)。 ②氢氰酸(扁豆,豆角)通过高温消除毒性。 ③植酸(豆类)抗营养因子,磷酸六肌醇,含6 个负电荷,ph7.4 时植酸和钙会 发生 ④植物凝集素(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菜豆、扁豆) ⑤致敏因子(对西方人影响大) 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对人体免疫蛋白...外源蛋白...会出现应激反应,出疹子,呼 吸道上皮肿胀。 八大致敏食品:大豆、花生、核桃、坚果因为蛋白质含量高。 三、大豆的性质 1.大豆籽粒的结构和组成 2.大豆的化学组成 (1 )蛋白质 大豆蛋白的组成及分类 水溶蛋白(80-88% ) 大豆球蛋白(80% )pI =4.5 (储藏蛋白,是豆腐豆乳主 要成分 ) 乳清蛋白(6-7% ) 大豆蛋白的特点 : ①大豆蛋白的等 电点是4.5 ,利用这个提取大豆分离蛋白。 ②大豆(球? )蛋白主要部分组成 7S (á、β、α)、11S (A6B5)。 (2 )酶类 ①脂肪氧化酶(豆腥味、豆香味),使不饱和脂肪酸生成醛和酮。 豆香味与豆腥味比例需要调控脂肪酸氧化酶,加热时加入NaHCO3 去除腥味。 ②脲酶:加热失活,通过检测脲酶来检测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否失活。 ③ 脂肪酶 ④淀粉酶 ⑤蛋白酶 3.大豆的贮藏及加工特性 大豆的加工性能: 蛋白质在食品应用中的性质 蛋白质的功能性 食品体系中,蛋白质的功能性质是指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和消费过程中,蛋 白质和其他食品组分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总和。 决定蛋白质功能性的因素有蛋白质本身的性质(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形状、 氨基酸组成和序列、电荷分布和净电荷、表面疏水性、空间结构、分子的柔性和 刚性)、所处体系的性质(温度、pH 值、离子强度和离子对种类、脂类和糖类、 食品添加剂等)以及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 溶解性(Solubility ) 蛋白粉 核桃乳 豆乳 (2 )粘性(viscosity ) (3) 乳化性(Emulsifying ) 例如,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 动,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 (4 )起泡性(Foaming) 起泡性是指大豆蛋白质在加工中体积的增加率,可起到的酥松作用。 大豆蛋白粉代替鸡蛋蛋白起泡性,用于焙烤食品。(面制品) (5) 凝胶性(gelation ) 可以做火腿 (肉制品),做豆腐 (钙盐 镁盐)。 (6 )成膜性(film forming ability ) ①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可以 防止气味散失。 ②做腐竹 以大豆为原料可以生产多种大豆制品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从事一线教育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