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学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学习目标: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第二课时) 1、归纳总结本课文言词语及句式。 2、分析烛之武等人物形象及劝谏艺术。 3、鉴赏本文跌宕多姿的叙事艺术,体会构思的巧妙。一、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秦伯说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④失其所与,不知 ⑤夫晋,何厌之有 2、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 ;今义: )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 ;今义: 。 东道主,古义: ;今义 。)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 ;今义: ) ④亦去之 (去,古义: ;今义: ) 3、词类活用 ①且贰于楚也 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⑤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⑧朝济而夕设版焉 ⑨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⑩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⑾与郑人盟 4、特殊文言句式 ①公从之。辞曰: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敢以烦执事 ⑤夫晋,何厌之有? ⑥以其无礼于晋。 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5、文言虚词 以: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于: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其: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二、深度研习,重点讲解 (一)分析人物形象。第一个人物——郑伯。1、默写郑伯说的话。 说说对他的看法: 2、品味郑伯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言外之意就是: 3、从郑伯身上可得出什么教训? (二)、第二个人物——佚之狐 1、默写佚之狐说的那句话: ——谈谈对佚之狐的看法: (三)、第三个重点人物——烛之武 1、烛之武能言善辩,才智过人。这样的人为何老不见用? 2、从文中可看出,他对国家大事了解得很透彻。既然烛之武一直不被用, 他了解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 3、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 之围了。说明他是 4、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 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但 是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是不是也有一些小小的缺点呢? (二)本文写作特点。 1、 文章的事件一件连一件,情节是不是平稳发展的呢? 明确: 2、 文章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是不是一下从悬崖跌到深谷呢? 3、 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了三、课堂练笔,拓展提升 假设你看见一位老人往京杭大运河里倾倒污水,请结合主题,用恰当的话对老人进行一番劝说。 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古人和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 (—)对于古人 中国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作为君王,则应虚心采纳,方可成就霸业。 1、 邹忌与齐威王 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听取群臣吏民的意见,于是有“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的美谈。 2、触龙与赵太后 抓住赵太后爱子、怜子之心,触龙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诱引,动之以情,申明大义,进而解开太后心结。 3、魏征与唐太宗 唐太宗虚怀若谷,善于纳谏,终成一代名君。唐太宗“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4、管仲与齐桓公 齐桓公豁达大度,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5、 比干与纣王。 纣王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甚至将比干剖腹挖心,最终是民怨四起。 6、召公与厉王 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被“流于彘”。 (二)对于现代人 1、注重对方感受,委婉劝说,文明交流。 2、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我,少走弯路。 3、宰相肚里能称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