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地区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证据.docxVIP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证据.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中生代花岗质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1 蒙古—引言 满洲-阿尔加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阿尔加罗纳地块的类别(sengoretal.,1993)。古生代期间,该区经历了多个微陆块之间的拼合(Kuzmin et al.,1996;Zhao and Coe.,1996;Li,2006;Meng et al.,2008,2010),中生代又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改造(葛文春等,2000a,b,2001;林强等,2003;Wang et al.,2006;Xu e al.,2009;Wu et al.,2011)。近年来,对东北地区花岗质岩石和火山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已经揭示了古亚洲洋构造体系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影响的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许文良等,2008;Wu et al.,2011),与之相比,对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历史以及该缝合带对中国东北乃至华北影响的时空范围讨论很少(孟恩等,2011;Wu et al.,2011),追其原因是缺乏对东北乃至华北克拉通北部,尤其是对靠近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我国境内一侧火成岩系统的年代学与岩石组合空间变异的研究。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恰恰位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东南侧,该区不仅发育有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Wang et al.,2006;Zhang et al.,2008,2010),而且发育有大量的花岗岩,它们为了解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对我国境内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鉴于此,本文报道了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定年结果,结合不同时代花岗岩以及同时代火山岩的组合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探讨了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以及不同构造体系对该区的影响。 2 层和岩石层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额尔古纳—满洲里地区位于中蒙古—额尔古纳微陆块的范围内,北西与中生代的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相邻(Sengo¨r e al.,1993),东侧以塔原-喜桂图拼合带为界与兴安地块相接。 该区出露的主要地层包括古生代下寒武统的额尔古纳群,主要由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粒岩、白云岩、板岩以及大理岩等岩石组成(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1)。石炭系主要由砾岩、砂岩等组成。中生代广泛出露的地层是上侏罗统的塔木兰沟组玄武安山岩和粗安岩、下白垩统的上库力组流纹岩、梅勒图组玄武岩和大磨拐河组砂岩、砾岩和泥岩(图1)。 该区岩浆作用强烈,除发育大量中生代火山岩外,还发育有泛非期花岗岩(Zhou et al.,2010)、早古生代花岗岩(武广等,2005)和晚古生代以及大量中生代花岗岩(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1;Wu et al.,2011)。本文的研究样品分别采自满洲里地区的灵泉盆地和包格德乌拉盆地以及额尔古纳地区的上护林盆地和恩和盆地(图1)。 3 示例描述 4 仪器分析和数据处理 采集的样品在河北省廊坊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所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粉碎,并用浮选和电磁选方法进行分选,在双目镜下挑选出晶形较好,无明显裂痕和包体的锆石颗粒,然后将其粘贴在环氧树脂表面,打磨抛光后露出锆石的表面,并对其进行透射光、反射光和阴极发光(CL)图像的采集。锆石微量元素含量和U-Pb同位素定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GPMR)利用LA-ICP-MS同时分析完成。激光剥蚀系统为Geo Las 2005,ICP-MS为Agilen7500a。激光剥蚀过程中采用氦气作载气、氩气为补偿气以调节灵敏度,二者在进入ICP之前通过一个T型接头混合。在等离子体中心气流(Ar+He)中加入了少量氮气,以提高仪器灵敏度、降低检出限和改善分析精密度(Hu et al.,2008)。每个时间分辨分析数据包括20~30 s的空白信号和50 s的样品信号。对分析数据的离线处理(包括对样品和空白信号的选择、仪器灵敏度漂移校正、元素含量及U-Th-Pb同位素比值和年龄计算)采用软件ICPMSData Cal(Liu et al.,2008;Liu et al.,2010a)完成。详细的仪器操作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同Liu等(2008;2010a,b)。所给定的同位素比值和年龄的误差均在1σ水平。本文样品锆石的LA-ICP-MS U-Pb分析结果见表2。 5 u-pb年度结果 1 岩石学和成矿时代 样品MZ13-1:石英二长斑岩,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图2a),锆石多数呈半自形—自形短柱状,还有少量浑圆状,发育岩浆生长环带,结合其高的Th/U比值(0.37~0.90),表明其具岩浆锆石特征(Koschek,1993)。测定结果显示,19个测点形成两组206Pb/238U谐和年龄,底部9个测点年龄介于132~135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4±1)Ma,表明该岩体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