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省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与防治
为预防和控制山羊布鲁氏菌(简称布病)疾病,采取“预防为主”的政策,广泛开展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实施疾病监测、疫情监测、防疫技术研究、免疫、检疫、效果评估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省8个州 (地、市) 39个县 (市、区) 全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
1 流行趋势
1.1 分离株布鲁氏菌的鉴定
自1954年以来应用细菌学和生物学的方法, 共分离出115株布鲁氏菌, 经鉴定的有113株, 其中羊种菌103株, 占91.15%, 牛种菌8株, 占7.07%, 猪种菌2株, 占1.76%, 证明了本省家畜布鲁氏菌病以羊种菌感染为主。
1.2 牛、羊布鲁氏菌感染情况
布病在本省历史上早有流行。据建国后普查资料显示, 全省羊布鲁氏菌病平均感染率达17.88% (87029/486654) , 牛平均感染率为22.89% (9063/39592) 。属高发区, 尤以牧业区为严重, 个别地区感染率高达50%以上。
1971~1980年, 用血清学试管凝集试验方法对83县 (次) 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牛、羊布鲁氏菌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0.15% (4227/41634) 和5.18% (11365/219331) 。牛、羊母畜因布鲁氏菌病感染平均流产率分别为7.66%和10.0%。马、骡、驴、猪、骆驼、犬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但感染率远远低于牛羊, 所以, 青海省家畜布鲁氏菌病以牛、羊感染为主。
截止到1997年, 全省46个县 (市、场) 的牛、羊布鲁氏菌病平均阳性率为0.32%和0.33%, 比防治前的22.89%和17.88%分别下降了22.57和17.55个百分点。收集流产病料8914例, 病料染色镜检、人工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 均未分离出布鲁氏菌, 以上两项防治效果均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防治“控制区”标准, 并先后通过了省防治布鲁氏菌病考核委员会的验收。
1.3 布鲁氏菌感染途径检测
对于野生动物的布病, 本省曾做过部分调查, 并在原羚、岩羊、野兔等野生动物体内分离出8株布鲁氏菌,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到旱獭、鹿、野兔、水貂布病血清抗体。2006年对西宁、大通、共和、德令哈、格尔木等县 (市) 150只犬进行了布病监测, 全部为阴性。
1.4 全省已达“功能区”标准
人间布病防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0年全省39个县 (市) , 全部达到农业部、卫生部颁布的“控制区”标准。2005年黄南州率先达到了人间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
2 预防战略和效果
2.1 布病防控工作
布病的防疫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 采取了“免疫、检疫、考核、扑杀”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布病防治效果不断得以巩固, 全省无大的疫情暴发。
从1984年开始,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原省畜牧兽医总站) 组织布病专业人员对全省布病防控工作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全面防控。为统一防控程序和操作方法, 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举办省级培训班14期, 共培训州、县 (乡) 专业人员480余人 (次) , 推动了全省的布病防控工作。
到1997年底, 全省39个县 (市) 和7个国营牧场完成了防治效果考核工作, 全省牛、羊布病平均阳性率为0.32%和0.33%, 与建国初期感染率相比, 分别下降22.57和17.55个百分点;对近万份牛、羊流产物检测, 全部为阴性。全省布病防治效果达到了农业部、卫生部规定的布病“控制区”标准, 并通过了省级验收。此后, 以州 (地、市) 为片, 陆续进行了“稳定控制区”考核工作。还对省属4个种羊 (牛) 场以及重点绵羊改良地区的种羊进行了检疫淘汰工作。
全省布病防治效果达到“控制区”标准以后, 为巩固防疫成果, 坚持了幼畜基础免疫。1987~2001年间, 全省共对61 263 499头 (只) 牛羊进行了免疫防治, 其中牛23 498 733头, 羊34 015 838只。2.2“检疫、考核、扑杀”相结合的防控措施根据农业部决策, 从2002年以后, 停止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防治家畜布病策略改为“检疫、考核、扑杀”相结合的防治措施。至此, 将家畜布病防治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基准。
1987~2007年在全省39个县 (市) 和大通种牛场、三角城种羊场共检测牛、羊1108 345头 (只) , 其中:检测奶牛109 243头, 检测羊715 362只。
截至2006年底, 全省8个州地市及所属39个县 (市、区) 全部达到了农业部、卫生部颁布的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
3 问题和原因分析
青海省布病防控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离彻底消灭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综合分析, 本省布病防控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
3.1 布病防控问题
牧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