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与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省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与分析 布鲁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类疾病。我省近几年的监测结果表明, 畜间布病疫情已明显回升, 并给当地畜牧业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为切实摸清本省畜间布病发生情况, 我们制定了《2009年全省布鲁菌病防控方案》, 在全省范围内加大了布病的监测范围和监测数量, 通过监测, 基本掌握了畜间布病的流行动态, 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流经性试验 青海省牲畜布病防控采用了“监测、防治技术研究、免疫、检疫、效果考核、扑杀”等综合防制措施,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 布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绩。 截至2006年底, 全省8个州 (地、市) 、39个县 (市、区) 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但之后几年畜间布病防治工作逐步松懈甚至停止, 随之出现疫情的反弹。全省布病反弹的, 以祁连、天峻两县最突出。2008年, 祁连、天峻两县部分乡镇怀孕牛羊出现大范围流产现象, 在祁连县默勒镇采集流产牛群的血样35份, 经省动物疫控中心实验室检测, 检出阳性26份, 阳性率高达74.28%。对该县5乡镇10行政村157户牧户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近几年牛羊布病疫情普遍回升, 流产现象严重, 母牛流产率平均在6%, 个别牧户牛流产高达80%, 主要为4岁以上成年牛, 羊的流产率一般在4%左右。采用试管凝集试验对采自该县5乡镇的1 028头牛和2 044只羊血样进行了检测, 牛羊布病阳性率分别为7.49%和1.27%;对天峻县5乡镇11个行政村157户牧户进行了走访, 该地区牛的流产率为2%, 羊流产率为3%;对采自该县4乡镇的1 028头牛和2 042只羊血样进行了检测, 牛羊布病阳性率分别为13.13%和3.10%。 布病疫情的回升, 引起兽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组织制定了《2009年全省布鲁氏菌病防控方案》, 进一步加大了布病监测数量和范围, 要求各地对检测出的阳性畜及时予以淘汰、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对祁连、天峻两县除乳畜、种畜外的其他牲畜全部实施免疫。 2 种方式平均阳性率 在全省40县 (市) 的养殖场, 2个种畜场, 3个国营牧场, 海西州2个行委采用试管凝集试验共监测牲畜126 005头 (只) , 检出阳性畜1 304头 (只) , 平均阳性率1.03%。其中种公牛10 973头, 阳性279头, 阳性率2.54%;种公羊23 575只, 阳性295只, 阳性率1.25%;奶牛32 524头, 阳性95头, 阳性率0.29%;其他牛18 858头, 阳性283头, 阳性率1.50%;其他羊40 075只, 阳性352只, 阳性率0.88%。 对祁连、天峻两县, 经报农业部批准, 采用M5号菌苗对除乳用畜和种公畜外的其他牲畜实施免疫, 其中祁连县免疫牛163 662头, 免疫羊943 778只;天峻县免疫牛15.04万头, 免疫羊64万只。 3 种猪内布病检查 2009年布病监测数量达126 005头 (只) , 基本可以反映全省畜间布病流行的真实情况。监测结果表明, 近几年畜间布病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见表1和图1) 。 不同畜种间布病阳性感染率不一, 以种公牛的感染率为最高, 达到2.54%, 其次为种公羊, 阳性率为1.26%。种畜布病感染率远远高于其他牲畜, 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应引起高度重视。 根据《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规定, 羊阳性率≥0.5%、牛阳性率≥1%为布病未控制区。从2009年监测结果看, 本省有15个县、2个种畜场属于布病未控制区, 主要分布在海西州、海北州、果洛州和黄南州。今后工作重点应是进一步扩大监测面, 增加监测频率及阳性畜的淘汰、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以早日控制其危害。 4 疫情恶化的原因 4.1 检疫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 近几年, 随着牛羊养殖数量的增加, 县际间、村际间牲畜流通、串换频繁, 不经检疫即引进等现象时有发生, 而限制病牛买卖流通的防疫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 造成疫病扩散传播。 4.2 助力养殖,控制思想 因扑杀阳性牛补偿资金远远低于市场价, 养殖户难以承受扑杀病牛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从而拒绝检测、低价转移病畜, 致使检出的阳性牛难以及时扑杀, 造成疫情隐患。 4.3 防保护意识淡薄 因养殖户对布病的危害认识不足, 预防保护意识淡薄, 对阳性畜尤其是流产母畜、流产胎儿污染的场地不及时进行彻底的消毒, 造成病源持续存在。 4.4 布病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本省牛羊布病于2007年全省达到“稳控”标准后, 原有的布病防治工作组被撤消, 原有技术人员或退休或转岗, 全省工作重点放在了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上, 布病防控措施松懈, 监测力度减弱, 造成疫情的反弹回升。 5 重点病防控规划 5.1 布控不仅危害畜牧业发展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