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与应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循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分布水文模型是近年来水文建模领域的热点。在水文模拟中运用ps技术,为水文模型的开发铺平了技术道路,为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水文科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分布水文模型在流域排水模拟、流域条件变化、气候变化反应模拟、污染物移动模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河流流域及研究区基本情况 西溪是晋江的重要支流, 发源于安溪县西北桃舟乡达德坂的梯子岭, 向东南流经永春县、安溪县、南安市, 支流有蓝溪、龙潭溪、坑仔口溪、双溪、金谷溪、龙门溪, 并在双溪口与东溪汇入晋江干流, 河长145km, 流域面积3101km2.研究区范围为西溪安溪水文站以上段 (如图1所示) , 是西溪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位于安溪县和永春县境内, 流域内地形复杂, 地势西高东低, 研究区总面积2466km2. 2 自然子流域水文过程 SWAT模型主要的功能是预测人类活动对水、沙、化学物质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对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 它能够模拟流域内多种不同的水文物理过程.为了降低流域下垫面和气候条件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提高模型模拟的精度, 一般SWAT模型将研究流域离散成若干个单元.由于研究目的不同, 流域的离散方法也不同, 将研究流域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子流域是本文采用的方法. 产流和坡面汇流与河道汇流是SWAT模型模拟流域水文过程的两部分, 具体包括地表径流、土壤水、蒸散发、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以及河道汇流. 根据水文循环原理, SWAT模型水文计算水量平衡基本表达式如下: SWt=SW0+∑(Rday?Qsurf?Ea?Wseep?Qgw)SWt=SW0+∑(Rday-Qsurf-Ea-Wseep-Qgw) 式中,SWt是最终的土壤含水量 (mm) ,SW0是土壤初始含水量 (mm) ,t是时间 (d) ,Rday是第i天的降水量 (mm) ,Qsurf是第i天的地表径流 (mm) ,Ea是第i天的蒸发量 (mm) ,Wseep是第i天存在于土壤剖面底层的渗透量和侧流量 (mm) ,Qgw是第i天的地下水含量 (mm) . 3 基于数据和模型数据库的构建 3.1 饱和水力传导率测量模型 由于已知数据比较精确, 因此本文选用计算结果较为理想的插值法, 在Matlab6.5软件的支持下进行线性插值, 完成土壤质地转换;由于缺乏土壤容重、有效田间持水量、土壤饱和水力传导率的实测数据, 所以, 应用USDA开发的土壤水文特性软件 (Saxton开发的Soil texture triangle:hydraulic properties calculator) 进行计算得到模型所需要的土壤物理属性值;模型在计算过程中, 要确定研究流域的河道集水区面积的大小、子流域平均高程以及与河道有关的河道坡度等数据, 这些地形数据是基于30m栅格DEM来提取的.模型运行时, 将栅格DEM数据输入视图当中, 利用数字地形分析技术提取所需数据, 提取过程可由模型本身自动完成. 3.2 建立土壤质地数据库 SWAT模型是在美国标准下研制成功的, 本文将晋江流域1985年土地利用数据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与模型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进行对比, 按模型要求转换土地利用编码 (数据库中经转换后的土地利用编码为AGRL、FRST、RNGB、WATR、WETN、UIDU、URMD、RNGE) , 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 完成土壤质地转换后, 在User Soil模块中将计算所得的土壤饱和水力传导率、土壤容重、有效田间持水量、粘粒 、粉沙 、沙粒、砾石含量写入每一种土壤类型的每一层当中, 建立土壤属性数据库. 采用了流域内桃舟、龙山、中板等14个雨量站1970~1979年连续10年的日降雨量数据建立雨量数据库, 并将建立好的数据库导入SWAT模型中的相应位置.雨量站点的位置以坐标的形式进行存储, 同时建立站点信息的属性表, 以便与日降雨量数据库建立起连接, 完成气象数据库的建立. 4 swt模型在晋江西部流域的应用 4.1 日降雨变化模型运行数据及处理 基于栅格DEM的流域信息提取.研究区的DEM, 是确定流域边界、划分子流域和生成河网的基础数据. 水文响应单元的生成.本文采用多种水文响应单元法 (Multiple Hydrologic Response Unit) : (1) 土地利用面积阈值的确定, 用来确定子流域内需保留的最小土地利用的面积, 在模拟过程中取5%; (2) 土壤面积阈值的确定, 用来确定土壤类型中需保留的最小土壤类型的面积, 在模拟过程中选取10%. 气象数据的输入.运行模型所需要输入的气象数据来自流域内桃舟、龙山、中板等14个雨量站1970~1979年连续10年的日降雨量数据, 安溪气象观测站点1970~1979年连续10年的各月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