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 生态监测技术■崔兆杰■2003.6第一页,共六十页。
7.1 生态监测技术概况生态质量与生态监测生态质量目前尚无统一的明确的定义 生态监测是生态系统层次的生物监测,是运用各种技术测定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作用的反应或反馈 效应的综合表征来判断和评价这些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危害及其规律,为环境质量的评估、调控和环境管理提供 重要科学依据的科学活动过程第二页,共六十页。
7.1.2 生态监测技术类型与空间尺度1. 宏观生态监测■对象:区域范围内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镶嵌特征、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等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 内容:监测区域范围内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系统的分布及面积的动态变化2. 微观生态监测■■· 微观生态监测是指对一个或几个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因子进行的物理和化学的监测对象:某一特定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聚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分类:干扰性生态监测:对人类特定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生态干扰监测·· 污染性生态监测:对农药及一些重金属污染物等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传递及富集的监测治理性生态监测:对破坏生态系统经人类的治理后生态平衡恢复过程的监测第三页,共六十页。
7.1.3 生态监测的任务与特点基本仟务:对区域范围内珍贵的生态类型包括珍稀物种以及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重要生态问题的发生面积及数量在时间以及空间上动态变化的监测。对人类的资源开发话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监测。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监测及其在生物链中的传递。对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治理过程中生态平衡恢复过程的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集积,研究上述各种生态问题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建立数学模型,为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打下基础。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环境法规,进行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开发治理模式及途径,以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及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地发展。支持国际上一些重要的生态研究及监测汁划,如GEMS、MAB、IGBP等,加入国际生态监测网络第四页,共六十页。
7.1.3 生态监测的任务与特点特点: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分散性第五页,共六十页。
7.1.4 国内生态监测状况自然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生态监测指标的研究方面生态监测宏观领域生态监测宏观领域世界总体趋势:遥感手段和地面监测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审视生态质量状况网络设计上趋于一体化,考虑全球生态质量变化,重视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在生态质量评价土逐步从生态质量现状评价转为牛态风险评价,对于生态质量状况提供早期预警在信息管理上强调标准化,广泛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重视国与国之间数据联系第六页,共六十页。
7.2 生态监测技术大纲技术大纲的主要工作内容:明确生态监测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范围,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路 线,提出主要的生态问题以便进行优先监测,制定我国主要生态类型和微观监测的指标体 系,依据目前的分析水平,选出常用的监测 指标分析方法7.2.1 生态监测技术路线(见下页图)第七页,共六十页。
第八页,共六十页。
7.2.2优先监测的生态项目及生态台站的选定优先监测的生态项目: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或动植物区系位移的监测 (2)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及其栖息地的监测 (5)水土流失的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的监测 (4)沙漠化的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的监测 (5)草场沙化退化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的监测人类活功对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农田和荒漠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监测水环境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包括湖泊(含水库)、河流和海洋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监测。主要环境污染物包括农药、化肥、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在土壤一植物一水体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的监测t水土流失地、沙漠化地及草原退化地优化治理模式的生态平衡监测。各生态系统中微量气体的释放通量与吸收的监测。第九页,共六十页。
7.2.2优先监测的生态项目及生态台站的选定生态监测台站的选定:生态监测台站包括生态监测平台和野外生态监测站两种类型。生态监测平台必须以遥感技术作支持,并要具备容量足够大的计算机和宇航信息处理装置,生态监测平台是宏观监测的工作基础。野外生态监测站必须以完整的室内外分析观测仪器作支持,并要具备计算机等信息处理系统,以实现监测网络内信息 的共享。野外生态监测站是微观监测的工作基础。生态监测台站的选定必须考虑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及台站对全区的可控件。一个大的监测区域至少应设置一个监测台和数个野外监测站第十页,共六十页。
7.2.3生态监测主要类型的指标体系的确定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主要是指野外生态站的地面或水面监测项目 设置指标体系时,首要的考虑因素是生态类型及系统的完整性,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不同生态类型间相互作用的关 系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泡沫轻质土汇报讲解.ppt
- 自然拼读发音规则表2016.pdf VIP
- 中小学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发展特点研究.pptx
- 2025年上海中考英语考纲单词默写.pdf VIP
- 尚航科技-Deepseek知识测试练习测试题附答案.doc
- 2022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目标控制(水利工程)》考试题库完整版(含答案).pdf
- 建筑专业图集-05J927-1汽车库(坡道式)建筑构造.pdf VIP
- mathorcup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b题全国二等奖.pdf VIP
- 通达信分时主图显示昨日成交量、今日成交量,竞价量、开盘涨幅、今昨成交量比、星期,板块行业、概念提示。.docx
- v348欧五维修手册spx30314b发动机电控系统22l.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