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卷 第4 期 海峡人文学刊 Vol. 1, No.4
(2021 年12 月) Journal of Humanities across the Straits (Dec. 2021 )
浅析台湾电影中的宗教符号
——以《血观音》为中心
景惜颜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 )
摘 要:在后世俗社会语境下,运用宗教符号的台湾电影日益增多。以电影《血观音》为中心进行分析发现,
宗教符号之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丰富电影视听语言、强化人物与情节以及深化主题内涵;宗教符号之运用由
表及里可分为三个层次:运用意象、借用思想、蕴藉情怀。
关键词:台湾电影;宗教符号;《血观音》;后世俗社会
—————————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9767(2021)04-0087-06
收稿日期:2021-04-11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一带一路视阈下的两岸文化动态发展研究”的阶
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景惜颜,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台湾文化研究。
一、台湾电影运用宗教符号之现象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和艺术均会施以影响,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自然也
不可避免。于台湾电影而言,从最早直接以宗教题材为内容的《吕洞宾》(1957年上映)、《目连救母》
(1968 年上映)到《山中传奇》(1979 年上映)、《六朝怪谈》(1980 年上映)、《林投姐》(1988 年上
映)再到 2012 年以来蔡明亮、李康生佛教系列(《化生》《无色》《行者》等),以及 2020 年新上映
的《馗降·粽邪 2》,越来越多台湾电影运用宗教符号。在荣获第 54 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女
主角、最佳女配角的《血观音》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极具台湾乡土特色的宗教因素,其有力竞争
者《大佛普拉斯》同样也是一部带着别样宗教色彩的电影。由此可见,台湾电影中运用宗教符号现
①
象具有普遍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台湾越来越多非宗教题材的电影开始普遍运用宗教符号。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 )用“后世俗主义”(Postsecularism )来表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当代社会在哲学思想、公共生活、文学艺术创作等多个层面所出现的“宗教转向”
(religious turn )现象,即在当代社会里,宗教和宗教问题不但没有彻底消亡,反而重新活跃起来。
②借由这样一种“后世俗主义”的理论视角,我们
宗教术语和宗教思想在世俗社会生活中焕发活力。
发现当代很多“世俗化”的文学艺术作品都包含了强烈的宗教色彩或元素;它们往往超越了简单的
① 关于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日臻丰富,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林玮嫔主编的《媒介宗教:音乐、影像、物与新媒体》
(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8 年)一书,书中对影像中的宗教符号应用问题进行了独到的论述。
② [德]哈贝马斯:《世俗化的辩证法》,李琲琲译,见张庆熊、林子淳编:《哈贝马斯的宗教观及其反思》,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11 年,第 49-63 页。
87
海峡人文学刊 2021年第4期
宗教传道和单一的信仰立场,对非信徒或不同信仰背景的欣赏者也具有普遍性的吸引力、价值和意
义。通过将宗教元素与世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