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随机变幅法疲劳试验的疲劳寿命估算
变幅疲劳试验
目前,预制混凝土构件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长期承受重复负荷的结构材料,如车架梁、铁路桥梁、轨道枕、海洋平台等。这些结构物在服役期内要经受若干年复杂的荷载历程,疲劳破坏是其主要失效模式之一。国内在以往的混凝土结构疲劳设计中往往忽略了时间历程上的随机性,常假设荷载是一个幅值不变的等幅重复荷载。设计要求在这一等幅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不发生疲劳破坏。已有的混凝土结构的疲劳试验也主要以等幅疲劳试验为主,少量的变幅疲劳试验一般也只是二级或是三级变幅疲劳试验。而实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重复荷载不是一个幅值不变的等幅荷载,而是一个大量重复的动态随机荷载。这些疲劳试验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与实际服役荷载谱相差较大,且试验中不能适当地考虑不同荷载循坏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由等幅疲劳试验得出的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比较理想的是试验荷载尽可能接近实际的工作状态,这就需要开展随机变幅疲劳试验的研究。随机变幅疲劳试验对疲劳试验机要求很高,且非常耗时费资。目前,国内尚未发现有此方面的研究,国外相关文献也很少。随机变幅疲劳试验可以实现很复杂的和工作状态相似的荷载,由随机变幅疲劳试验得出的寿命曲线一般和实际工作寿命符合得较好。因此,本文就随机变幅疲劳荷载作用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
1 叉车梁荷载谱的制定问题
为了保证随机变幅疲劳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必须进行疲劳荷载谱的研究。随机变幅疲劳试验中施加的某个变幅荷载-时间历程要尽可能准确地代表实际工作状况,因此准确确定试验疲劳荷载谱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对公路和铁路桥梁的荷载谱进行制定。但国内外对吊车梁荷载谱的研究并不普遍,目前尚无吊车梁的标准荷载谱,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大量的相关试验数据,对于吊车梁荷载规律掌握的资料不够充分。其中文献通过理论分析分别得出吊车梁疲劳荷载服从β分布和极值I型分布。
1.1 疲劳荷载
本课题组借助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动态数据记录分析仪EDX-1500A,对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实验室、大连通信电缆厂机床装配车间及大连造船厂某码头吊车梁等进行了重点试验。由于直接测量吊车梁的荷载谱比较困难,根据荷载与应力为线性关系的假定,由测量实际构件的应变得出应力谱,然后采用内力偶法由吊车梁应变测量值计算出其弯矩值,从而得到了构件的疲劳荷载谱。对试验得出的弯矩-时间历程采用雨流计数法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时主要考虑了循环幅值ΔM=Mmax-Mmin和各循环的峰值Mmax两个参数。图1是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吊车梁竖向荷载引起的弯矩循环幅值分布直方图。
为了确定其分布规律,分别按照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极值I型分布和Weibull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模糊优选的方法得出了正态分布用于描述吊车梁动荷载的随机分布规律最优的结论。最后按照正态分布对弯矩观测值进行χ2检验和偏度-峰度检验,均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接受正态分布统计假设。以上检验进一步说明,通过合理舍弃部分无效小幅值以后,吊车梁所承受的竖向荷载引起的循环弯矩幅值Mmax-Mmin与每一循环的峰值弯矩Mmax均符合正态分布。
一般而言,疲劳使用荷载产生的弯矩下限值Mmin,仅考虑吊车梁自重、轨道连接件等静荷重作用,因此其值是不大的且变动幅值也不大,一般在0.04 Mu~0.1Mu;而弯矩上限值Mmax与吊车起重量、同一跨间吊车的台数和组合情况有关,通常在0.36 Mu~0.635 Mu,平均约为0.5 Mu,Mu为静力极限弯矩值。
1.2 疲劳作用间隔的确定及加载制度
参考以上的研究成果,本文将试验用随机变幅疲劳荷载谱按如下简化处理:由于疲劳弯矩下限值变化幅度很小,本文将疲劳弯矩下限值取为一恒定值Mmin=0.05 Mu。假定疲劳弯矩的上限值Mmax服从正态分布,记为Mmax~N(μ,σ2),其中μ=0.5 Mu,σ=0.1Mu,f(x)为其概率密度函数。为了便于试验机加载,本试验将疲劳弯矩上限值中过大和过小的部分舍弃,仅采用位于区间[μ-1.5σ,μ+1.5σ](即区间[0.35 Mu,0.65 Mu])内的部分(图2中的阴影部分),此区间内的荷载占全部荷载的87%。然后将区间[μ-1.5σ,μ+1.5σ]平均分为20等份,将每一等份的中值作为这一级疲劳上限荷载的代表值,根据每一等份所出现的概率来确定本级疲劳荷载在每一个疲劳作用间隔中的实际作用次数。本文将一个疲劳作用间隔取为1000次,图3给出的是20级疲劳荷载在一个疲劳作用间隔中出现的次数。然后通过随机排序来确定这1000个疲劳荷载块出现的先后顺序。最后将这经随机排序后的1000块疲劳荷载重复施加到试验梁上直到试验梁发生疲劳破坏为止。图4是随机变幅疲劳试验中由MTS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实际产生的疲劳荷载谱中的片段。
2 随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ECMO联合CRRT技术_精选完整版.pptx
- 劳保采购合同范本 .pdf VIP
- GB_T 43697-2024 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分类分级规则.docx
- 22J403-1 楼梯 栏杆 栏板一 (1).docx VIP
- 毕业设计(论文)-土豆筛选机设计.docx
-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第6课《灵巧的手》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历年真题).docx
- 【历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 VIP
- 中齿培训:赢在接诊.pptx VIP
- DB31∕T 1135-2019 健康旅游服务基地建设运营管理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