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尾矿库安全现状与治理对策
水流冲积法沉积的水库为尾矿沉积水库。子坝的筑坝方法还可以分为人工筑坝、机械筑坝、池田法筑坝等。排放方法有多点排放, 即支管分散排放, 独管排放等。前者方便筑坝, 后者多用于冬季排放和水下排放。有时, 为了调整沉积滩坡度, 需要考虑不同支管的浓度和粒度, 有目的的开启支管。高浓度、细颗粒尾矿筑坝设计缺乏经验, 有几个典型工程使用规程的上游法, 投产以后出现了筑坝困难的问题。尾矿浓缩、分级、压滤设备的发展, 为尾矿膏体排放和“干堆”创造了基础条件, 具备了推广的要素之一。由于上游法与干堆法差别较大, 干堆设计“不能按上游法规范做”, 膏体排放的设计也如此。平面布置、空间利用、库容计算、堆坝方法、材料分布等, 许多环节都有别于上游法。当前尾矿膏排和干堆没有设计、施工规范, 也缺少系统设计经验, 更难找到勘察、试验、实测资料, 应鼓励开展这方面工作。
从政府角度:加大对尾矿库的安全设施建设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技术中心2009年5月《尾矿库安全技术和监管重点》, 至2008年底, 全国各类尾矿库共12 655座, 其中已闭库1 950座、在建1 853座, 四、五等库占95%。坝高60 m以下占95%, 库容小于100万m3占89%;100~1 000万m3占9%。90%上游式筑坝, 90%分布在冶金、有色、黄金及建材等行业。这几组数据表明, 尾矿库的安全状况堪忧。三分之一以上的尾矿库未经正规设计, 近40%的尾矿库并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这是必须改善的现实。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 以安监总管62号文《全国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肯定了治理尾矿库的成绩:“各地区、各单位严格落实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责任, 强化挂牌督办和督导检查, 加大投入, 加强政策引导扶持, 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2010年底, 全国危、险、病库数量由2008年底的4 910座下降到1 477座, 下降69.9%;排查出一般隐患53 353项, 已整改51 620项, 整改率96.8%;排查出重大隐患243项, 已整改210项, 整改率86.4%。河南、山西两省大力推进尾矿库闭库治理工作, 共投入闭库治理资金7亿元, 列入强制闭库治理计划的1 453座尾矿库已经全部治理验收完毕”。“2010年底, 全国已有5 717座尾矿库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占在用尾矿库总数6640座的86.1%;全国已有454座尾矿库达到了安全标准化最低以上等级”。这个文件也指出:截至2010年底, 全国共有尾矿库11 946座 (其中:在用库6 640座, 在建库1 507座, 停用库1 710座, 已闭库2089座) , 其中, 四、五等小型库占尾矿库总量的94.1%。没有正规设计、没有按设计或规范施工、未批先建、未经许可擅自生产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 尾矿库“小、散、乱、差”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同时, 全国尚有16座尾矿库未能确定等别、892座尾矿库未能确定安全度, 这些都给安全、环保带来很大压力”。
尽管有闭库、有停用库, 从所谓“危险源”、“污染源”的意义上看, “两源”总量几乎没变化。对环境和社会公众安全的压力基本没有减缓。不妨引用田文旗教授的话, 概括当前尾矿库的安全现状:“数量多、规模小, 四等库以下占95%以上;普遍采用上游式筑坝;尾矿库安全度低, 非正常库近40%;尾矿库下游居民多, 下游居民人数100人以上的占53%;尾矿库技术力量薄弱等。”如何缓解尾矿库对环境和社会公众安全的压力, 如何防范尾矿库事故带来的损失, 是近几年监管部门、使用管理尾矿库的企业、技术专家和公众关心的问题。以笔者的体验, 监管部门提出的办法和措施有很多, 举例如下。
(1) 把尾矿库的主要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定义为“安全设施”, 严格执行“三同时”。
(2) 严格许可制度, 对“尾矿库企业”或“有尾矿库企业”单独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3) 增加尾矿库安全现状评价、尾矿坝勘察和稳定性分析的频次。
(4) 严格选址或建库或扩建条件, 例如:“居民区和重要工业设施上游3 km内不得建设山谷型或者傍山型尾矿库, 已建成的山谷型或者傍山型尾矿库下游3 km内不得批准建设居民区和重要工业设施;同一沟谷20 km内不得重复建设尾矿库”, 还有的禁止建超过100 m的坝等。
(5) 提高设计标准, 据说有的地区把大、小库的防洪标准都提高到千年一遇。
(6) 倡导各尾矿库企业推广应用在线监测、尾矿充填和干式排尾等先进适用技术。
这些措施执行的效果如何, 是否减少了尾矿库的事故总量、改善了安全运行现状?还是通过数据来窥其概貌。2011年5月3日, 安监总管一62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