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谏太宗十思疏》 课程标准 在引导学生了解背景的同时,如何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章内涵,还学生以真正“读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节课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质切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教学方式,辅以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作者 的忠心和智慧,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说话的方式和技巧,丰富学生人文体验。(粤教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2.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从中汲取有益的人生教益。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搜集相关资料,主动和他人合作,主动质疑探究,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 2.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2.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刚刚接触传记,不熟悉传记文体的特点,所以在引导学生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的同时,如何把握传主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内涵,还学生以真正“读者”的角色,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感悟人物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多媒体 课程实施 类型 √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名称 课堂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环节 长度 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课堂教学环节 5分钟 2 背景介绍和作者介绍: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 。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隋末,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课堂教学环节 5分钟 3 三、自主学习 (一)解题 谏:劝谏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学习活动环节 5分钟 4 四、讨论合作 (二)课文第一段分析 (1)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注释: 求:要求,需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cháng):高大。 固:使动,使……牢固。根本:树根。 本:本义是树的根部。 浚(jùn)疏通。 德义:恩德,恩义。 义:适宜的道德行为。 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2)原文: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注释 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