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托特纳姆区大性骚扰的调查与反思.docxVIP

英国托特纳姆区大性骚扰的调查与反思.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国托特纳姆区大性骚扰的调查与反思 挪威奥斯陆的悲剧震惊了欧洲极右翼分子的警钟,此次抵达伦敦和英国其他城市的光明、碎玻璃和酒饮料提醒欧洲国家:大多数主要城市周围都有“托纳姆地区”。 自8月6日夜开始的伦敦骚乱,在短短三四天里自托特纳姆区蔓延至北伦敦多个社区,以至伯明翰、布里斯托、利物浦、诺丁汉等多个英国城市也受到冲击。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13日晚间,骚乱共造成5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物质损失不计其数,警方共逮捕2250余人,并已指控其中约1000人,且这一数据还在上升中。 这次突如其来的大骚乱是怎样发生的?根源何在?各方面应负怎样的责任?骚乱又会给英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反思? 城市周边的乱象 这次骚乱的导火索,是8月4日一个名叫马克·杜根的牙买加移民后裔被警方打死。 综合各方的说法,29岁、出生在北伦敦托特纳姆区的杜根当天乘坐一辆银色面包出租车时被警方拦截,混乱中连中两枪丧命。他丧命前给女友发的最后一条短信是“警察就在我后面”,因此闻讯赶来的亲友认定警方应对其死负责,但警方拒绝让他们检查尸体。6日下午,200多名杜根亲友在托特纳姆区警署门前举行和平示威后散去,但当天夜间,骚乱打着“为杜根讨公道”的旗号在托特纳姆区爆发。随着信息在网络、黑莓手机等平台上不断扩散,骚乱的范围也从托特纳姆区扩展到北伦敦众多社区,又从伦敦大都会蔓延到布里斯托、伯明翰、利物浦和诺丁汉等多个城市,成为自1985年北伦敦骚乱以来,英国最严重的暴力事件。 杜根事件本身的确有许多疑点。据称他是“警方熟悉的人物”,有吸毒贩毒前科,被警方击毙时随身携带一支非法手枪,警方一度宣称他首先开火,导致警方“被迫”将他打死,但8月9日警方独立调查委员会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此前被传为杜根打伤的警员,实际系警员间误伤。杜根何以被警方追捕众说不一,有人说,他可能试图为其表妹报仇,他的表妹、说唱歌手凯文·伊斯顿今年3月在东伦敦一家夜总会遇刺身亡;也有人说,他可能涉嫌运毒而被跟踪。 但杜根之死不过是一个引子、契机,宣泄不满的口实,和众多年轻人拥上街头的借口。8月6日下午杜根亲友的示威和夜间开始爆发的骚乱并无直接关系,绝大多数杜根亲友与骚乱无关,并谴责了此次骚乱的暴力倾向。 最初两天,骚乱主要集中在托特纳姆区和北伦敦其它贫困街区,这些地区充斥着大量欲求不满、无所事事、感到自己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的青少年和底层人士。当他们日常活动的免费或廉价场所因政府的开支紧缩而关门,结队报复警方或趁火打劫就成为趋之若鹜的新乐事,表现形式既有围攻警署、警车,族群殴斗,也有焚劫抢掠等行为。 到了第三天,骚乱扩散到包括一些白领社区在内的北伦敦众多社区,原本带有政治性、社会性或族群、阶层对抗色彩的痕迹也迅速消退,以抢掠财物或单纯暴力发泄为特色的行径明显增多,参与者也不限于青少年和贫困阶层,许多工程师、大学生、富家子弟,甚至歌手、奥运形象大使等名人也混迹其中。 8月9日以后,外地警力抽调入北伦敦,伦敦渐趋平静,但外地城市的骚乱却又趁虚而起。至8月10日,各地骚乱逐渐平息下来。 移民移民、少数少数民族青年的赔偿责任和反避税行动 骚乱的始发地托特纳姆区,是伦敦著名的“三多”地区,即贫困户多、黑人多、少数族裔多,据说有多达39个不同的族裔聚居于此。这个区失业率、尤其青少年失业率高,移民比例大,且充斥着黑手党和贩毒者,海洛因交易、少女怀孕和犯罪率都在伦敦名列前茅。该区1985年曾引发过类似骚乱,当时一名39岁妇女辛西娅·加莱特死于警察局,引发北伦敦骚乱。当年骚乱后,英国推行多元文化政策,表面上的警民关系得到改善,种族歧视现象在光天化日下也似不再突出,但最根源的经济、就业和贫富悬殊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这在移民二代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在工党执政期间,各种低技术、无技术移民潮水般拥入英国,仅波兰一地借欧盟政策进入英国的移民总数就超过最初预期的10倍。这些肯打拼的新白人移民,对上世纪80年代迁居英国的老移民的后代——他们已将政府福利当成天经地义的——造成了工作机会上的挤出效应,加剧了少数族裔青年的愤世情绪。正如经济学家克里斯班·波利所言,26年过去,一切都换汤不换药,青年人找不到饭碗,黑人青年比白人青年更难获就业机会,不安定因素在积蓄,这并非什么种族问题,而是深刻的社会问题。 托特纳姆区并非英国乃至欧洲唯一具备上述骚乱肇因的社区,此次骚乱蔓延的恩菲尔德、伊林、克拉普汉等伦敦大都会街区,以及布里斯托、伯明翰等城市的社区,均不同程度存在上述问题。而在英国之外,2005年法国骚乱的始发地——来自前法属殖民地之移民聚居的巴黎东北郊第93省——同样青年失业率(40%)畸高,当巴努·特奥雷等两名移民青少年因烧车被警察追捕而触电身亡,骚乱在93省骤起,并蔓延到全国约300个城市;2008年希腊雅典骚乱起源地伊哈瑞亚区同样是贫困人口多、帮派活动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