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齐风》是一个不可能的政治歌
一、 《诗经》“高而化”,采诗致“难以固”
这里所说的齐风是指作为诗歌的齐风。与其他诗人的“风”一样,它指的是风格、风、民谣、民歌和民歌,而不是广泛的风格。因而, 《齐风》就是反映齐国风情的诗歌, 或者说是齐国的民歌。
“风”, 说的是民风, 笼统地说是每个地方的风情, 或说是风气, 是生活在一个地方的种族、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历史积淀, 它与平常说的风俗习惯还有一定的区别。班固《汉书·地理志》说:“凡民函五常之性, 而其刚柔缓急, 音声不同, 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 动静亡常, 随君上之情欲, 故谓之俗。”就是说, 这种“风”完全是自发的, 天然的, 如风一样, 自然形成。与“俗”相比, 存在地域广、狭的区别, 有人为、自然之殊。
《诗经》中《风》的称谓应该是后人为区别不同地区的民歌而加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季札访问鲁国时所听到的《乐》就是如此:“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 曰:‘美哉!始基之矣, 犹未也, 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 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 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 曰:‘美哉!思而不惧, 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 曰:‘美哉!其细已甚, 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 曰:‘美哉, 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 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 曰:‘美哉, 荡乎!乐而不淫, 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 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 大之至也, 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 曰:‘美哉, 沨沨乎!大而婉, 险而易行, 以德辅此, 则明主也。’为之歌《唐》, 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 何其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 谁能若是?’为之歌《陈》, 曰:‘国无主, 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这里就只把各国的民歌简单地称为《王》、《鄘》、《卫》、《陈》、《豳》、《魏》等, 而没有加“风”字。《诗经》中的十五国风这里提到了十四国, 而且其排列顺序前八风与《毛诗》相同, 未加评价的《曹》在最后, 也相同, 只有中间六风顺序不一。这也看出《诗经》那时已基本成型。而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551年) , 到季札聘鲁的鲁襄公二十九年 (公元前544年) 孔子实际年龄才7周岁, 距他周游14年返回鲁国 (公元前484年) 整理《诗经》尚有60年呢!
这里有一个问题, 在通讯、书写都不发达的环境下, 这些国家的民歌是怎么集中起来的呢?这就牵扯到“采诗”的问题。关于《诗经》的成书, 一般认为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采诗”, 就是周王室派人到各地去采集。这些采诗人被称为“行人”, 在当时也是一级小官吏。《周礼·秋官》记载周代设有“大行人”和“小行人”的官职, 其中“小行人”的职能为:“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 以待四方之使者。……使适四方, 协九仪宾客之礼”, 其中“及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 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书, 其悖逆暴乱作慝犹犯令者为一书, 其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 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凡此物者, 每国辨异之, 以反命于王, 以周知天下之故”, 似乎与采诗有关。《疏》云:“此总陈小行人使适四方, 所采风俗、善恶之事, 各各条录, 别为一书, 以报上也。”而《汉书》记载就比较清楚了。《艺文志·六艺略·诗》类序云:“有采诗之官, 王者所以观风俗, 知得失, 自考正也。”这个“采诗之官”就应该是“小行人”。《汉书·食货志》又说:“孟春之月, 群居者将散, 行人振木铎, 徇于路以采诗, 献之太师, 比其音律, 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
但是, 《礼记·王制》云:“天子五年一巡狩。岁二月, 东巡狩……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所以, 也有人认为周代的采诗之官就是太师。
其实, 太师在周代是举足轻重的大臣, 不可能到处去搜集民歌, 最大的可能是像《汉书·食货志》所载, “行人”搜集到“风”以后, 不是直接献给周天子, 而是先献给太师, 然后由太师再献给天子, 类似现在所说是“逐级上报”。这也是“命太师陈诗”而不是献诗的原因。太师所“陈”之诗, 应该是来自行人。源自百姓的诗经过这两次的一“献”一“陈”, 很可能就有“行人”和“太师”对诗的修改、润色, 或说“加工”。当然, 这种加工必然是初步的, 不会对原著动大手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尊重著作权, 而是因为其目的是要周天子“知天下”、“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 否则, 水分太多、只管一味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或讨好上边, 远离真实, 就失去其本来意义了。
总之, “采诗”应该是“行人”的工作。也就是说, 周代有专门的采诗官员。“风”的“合集”, 应该有他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_阿贝折射仪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pdf VIP
- 常见病的中医治疗.pptx VIP
- 慢性鼻炎中医治疗PPT大纲.pptx VIP
- 2012年度证公司会员经营业绩排名情况.doc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部编数学七年上册全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套)初一数学期末总复 .pdf VIP
- 智能客服:客服机器人优化_(1).智能客服基础理论.docx VIP
- 小儿感冒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pptx VIP
- 智能客服系统智能客服系统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客服机器人性能优化方案.docx VIP
- Geely Galaxy M9吉利Galaxy M9-2025欧洲车身会议.pdf VIP
- 二手手机交易信用风险预警分析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