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经方配伍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黄经方配伍特点及现代药理研究 大黄最早写在《神农本草经》中。“血液抑制、血液抑制、寒热、褶皱、积聚、饮食习惯、胃肠、陈志新、通利水谷、饮食协调、安和五脏”。”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等地, 根或根茎入药。大黄别名“将军”、“川军”、“锦文”, 性味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 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 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主要作用有:抗衰老, 保护胃黏膜、保肝、利胆, 改善肾脏功能, 改善肺水肿, 促进血管收缩、改善血液循环, 抗菌、抗病毒以及降低胆固醇、抗肿瘤、调节免疫等。“经方”者, 即《伤寒杂病论》之方剂, 医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 载方260首, 含大黄的方剂31首, 其中《伤寒论》16首, 《金匮要略》15首, 有大黄的方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达89次, 是仲景配伍组方常用药物之一。温习经典, 数千年前的组方, 其用意疗效均得到现代药理研究所证实, 深感仲景配伍组方之妙。兹就大黄在经方中的临床运用、组方配伍特点, 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做一浅析, 祈求指正。 1 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小胡汤、天麻生物汤、小热结、专四味汤、大热结等病料及以加味剂为主的治疗 大黄大苦大寒, 有较强的泻下通便、荡涤胃肠积滞作用, 用于大便秘结, 可以荡涤肠胃积滞浊物, 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邪热搏结肠胃之大便秘结尤为其长。仲景多用大黄配伍芒硝、枳实、厚朴以泻热通便, 行气荡积。经方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等。其中大承气汤为除“痞、满、燥、实”之大便秘结的代表方剂;小承气汤轻下热结;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厚朴大黄汤药味同小承气汤而份量不同, 通过开痞满、通大便治疗支饮;厚朴三物汤治疗腹满胀重于积;厚朴七物汤治疗腹满兼表证;大柴胡汤以攻下为主, 治疗满痛在心下, 病属少阳、阳明者;大黄附子汤治疗寒实内结证;麻子仁丸则泄热润燥、缓通大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是蒽甙, 其中以番泻甙A的泻下活性最强, 口服后, 结合状态的蒽甙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接到达大肠, 在肠内细菌酶的作用下, 还原成蒽酮刺激肠粘膜, 并抑制钠离子从肠腔转运至细胞, 使大肠内水分增加, 肠蠕动亢进而致泻。 2 治尿主、治尿 大黄苦寒通利, 沉而不浮, 泻下攻积, 荡涤肠胃, 其主治之“积”, 不但有燥屎之积, 更有水饮之积聚, 可使水饮之邪下趋从大便而去。仲景多用大黄配伍甘遂以泻热逐饮。经方有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大黄甘遂汤、己椒苈黄丸等。其中大陷胸汤 (丸) 泻热逐水破结, 治疗热实结胸证;大黄甘遂汤破血逐水, 治疗妇人水血俱结血室证;己椒苈黄丸则治疗痰饮水走肠间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可以通过减少肠道中氨基氮的重吸收, 阻断尿素的合成原料;抑制肝、肾组织中尿素的合成;提高血中游离必需氨基酸的水平, 促进机体利用体内尿素氮合成体蛋白;抑制体蛋白分解, 使尿素氮和肌酐值降低;尿中尿素和肌酐排泄量有增加倾向;降低胍类毒素的蓄积等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研究还发现:大黄能够改善氮质血症, 影响残余肾组织代偿性肥大, 降低残余肾的高代谢状态, 纠正脂代谢紊乱, 减少蛋白尿, 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值, 还能使尿量增加, 并促进输尿管的蠕动, 使尿中钠、钾含量明显增加。 3 治疗u2004 大黄性善通泄, 入血分, 调血脉, 具有较好的活血祛瘀作用, 能泻下瘀血, 推陈致新, 畅气机而和血脉, 善化瘀消结, 破疒徵瘕积聚, 为治疗瘀血证常用药物。仲景多用大黄配伍桃仁、水蛭、虻虫以活血祛瘀, 经方有核桃承气汤、大黄牡丹汤、下瘀血汤、抵当汤、抵当丸、鳖甲煎丸、大黄虫丸等。其中核桃承气汤、抵当汤 (丸) 活血逐瘀、通下瘀热, 治疗蓄血证;大黄牡丹汤逐瘀攻下、荡热解毒, 治疗肠痈急证;下瘀血汤治疗产后瘀血内结腹痛;鳖甲煎丸行气化瘀、除痰消疒徵, 治疗疟母;大黄虫丸则治疗虚痨内有干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止血的有效成分是a-儿茶素及没食子酸, 能够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聚积功能, 有利于血栓形成;使血小板数纤维蛋白的原含量增加, 凝血时间缩短;大黄同时能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 提高血浆渗透压, 使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 使血液稀释, 血容量增加, 有利于解除微循环障碍, 这些是其活血作用的药理学基础。 4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大黄苦寒降泄, 苦以燥湿, 寒以清热, 可导瘀热湿浊之邪下行。仲景多用大黄配伍栀子以清热退黄。经方有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等。其中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 治疗湿热黄疸;栀子大黄汤治疗酒黄疸并泄热除烦;大黄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