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学军主任医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验
郑学军主任、中医外科大师王玉章,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山西省中医科学院周围血管病分会主任。从事中医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30多年,擅长血瘀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郑学军根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生、发展、变化特点, 以自拟动脉I~Ⅲ方及活脉散系列药, 配合熏洗、换药、手术等方法治疗, 取得显著疗效, 现介绍其经验如下。
1 倡导分阶段综合征
郑学军根据中医理论和多年观察, 认为分期辨证治疗脉管炎简便可行, 其辨证方法如下。
1.1 治疗寒凝血压
症见患肢发凉、怕冷、麻木, 小腿或足底憋胀、酸困, 有间歇性跛行, 皮肤颜色苍白或蜡黄, 无汗干燥, 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布氏征阳性, 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等。中医辨证为寒凝血脉, 治疗重在温经散寒, 活血通脉。组方动脉I号方:生黄芪、桂枝、当归、细辛、附子、赤白芍、地龙、石菖蒲、红花、丹参、白芥子、甘草。
用药特色:①重用黄芪, 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 增加心搏出量, 起到“益气以帅血”的作用;②重用含有桂皮挥发油的桂枝, 有中枢性和外周性扩张血管的作用, 尤善于扩张四肢血管, 使血液趋向体表。
1.2 养阴治泻血药组方
症见患肢冰凉怕冷、麻木, 静止痛, 间歇性跛行加重, 间歇距离缩短, 患肢皮色潮红或紫黯, 皮肤干糙皲裂, 毳毛脱落或稀疏, 趾 (指) 甲生长缓慢, 肥厚, 布氏征强阳性, 舌质黯, 脉细涩。证属气滞血瘀, 脉络阻塞。治疗重在益气活血, 佐以育阴清热。组方动脉Ⅱ号方:黄芪、桂枝、当归, 赤芍、金银花、连翘、石斛、元参、川牛膝、毛冬青、鸡血藤、甘草等。
用药特色:①选用丹参、赤芍之类, 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体外抑制血栓形成, 具有一定的抗凝效应;②选用川石斛、元参之类育阴清热之品, 可以降低血黏度, 有类似低分子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 从而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
1.3 阴血脉之阴,阴血过血,案
: 症见患肢 (趾) 溃烂坏死, 剧烈疼痛, 常屈膝抱足而坐, 彻夜不眠, 局部灼热, 脓多恶臭, 便结尿黄, 舌红少津、无苔或黄腻苔, 脉弦滑数, 患肢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证属阴虚热结, 血脉阻塞, 治宜育阴清热, 活血通脉。组方动脉Ⅲ号方:益母草、当归、金银花、连翘、元参、石斛、川牛膝、元胡、米壳、生山楂、甘草等。
用药特色:方中重用益母草活血消肿清热。据现代药理证实益母草既可以抗凝, 又可以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 体外实验证明对大白鼠的肺红色血栓有显著的溶解作用。
2 治疗化瘀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表现的疼痛、瘀斑、坏疽, 舌紫黯等都是血瘀不畅之征象, 可知经脉不通、血瘀不畅为本病主要矛盾, 故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治疗始末。《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疏其气血, 令其条达, 而致平和。”后世医家据此理论以活血化瘀为其基本治则。对活血化瘀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也证明其疗效确切。
在具体应用中, 郑学军认为应根据不同阶段适当选用活血药, Ⅰ期要选用温经活血药;Ⅱ期久瘀易化热, 应在活血化瘀的同时佐以清热药;Ⅲ期阴虚热毒, 应以养阴清热为主, 佐以活血药物。
3 选择抗病药,活脉散、通利血药,具备治疗破血的组方,是治疗脱疽的重要组药组成
喜用、擅用虫类药, 是郑学军治疗脉管炎的又一用药特点。他认为:脉管炎患者肢端皮肤紫黯, 趺阳脉、太溪脉消失, 疼痛剧烈, 夜间尤甚, 为血瘀重症, 非破瘀峻剂不足以消除瘀结。在众多化瘀药中, 当推虫类药之力为最。虫类药性善走窜, 通经达络, 疏逐搜剔, 直达病所, 远胜于草本植物药。清代吴鞠通言:“以食血之虫, 飞者走络中气分, 走者走络中血分, 可谓无微不入, 无坚不破”。临床上, 常用破血虫类药有全蝎、水蛭、土元等, 这些药物皆为有活血作用的虫类药物, 其性多偏走于血分, 能活血祛瘀, 软坚散结, 使凝着之血流通;且皆爬行蠕动之物, 在地为阴, 其性降, 常用于阴分疾病及病在下半身者, 为历代医家治疗脱疽所推崇。基于以上理论郑学军主任以虫类药为主, 组方活脉散, 用于治疗各期脉管炎。活脉散由水蛭、虻虫、全蝎、地龙、三七、丹参、洋金花等组成。方中以水蛭、虻虫为君, 据《本经》记载, 水蛭“味咸平, 主逐恶血, 瘀血, 月闭, 破血瘕积聚”;虻虫“味苦微寒, 主逐瘀血, 破血积坚痞, 症瘕寒热, 通利血脉及九窍”, 二药配合使用, 破血逐瘀力强。以丹参养血活血, 止痛安神;全蝎、地龙解痉散结、通络止痛为臣, 以助君药活血通络。以三七、洋金花为佐药, 三七活血散瘀而又止血, 防破血太过;洋金花镇痉止痛, 佐全蝎止痛之力增强。诸药合用, 共达活血通络、解痉止痛之效。入散剂服用, 既节省药材, 又避免了有效蛋白质成分的破坏而保证药效的发挥。
4 中西药互结合,联合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