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者旨于剑.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越王者旨于剑 最近,在上海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杭州钢铁集团在上海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从国外救出了失去的国库越王的剑,并要求他回归越南的故乡。 越王者旨於睗剑,铜质,全长52.4厘米。剑作斜宽从厚格式,中脊起线,两从斜弧,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共八字: 字口间镶嵌有绿松石,现有部分脱落,脱落处地纹上显出红色粘接材料痕迹(彩色插页壹;图一、二)。 此剑保存情况极佳,全剑完整无缺,剑身呈金黄色光泽,毫无锈蚀,磨砺光洁,刃锋犀利,寒气逼人。不仅附属的漆剑鞘完整如新,乌黑光亮,而且剑茎上的丝质缠缑也保存较好。集如此诸多特点于一身,在出土或传世的吴、越王剑中,是绝无仅有的。 越王者旨於睗,也就是《史记》记载的越王句践之子鼫與,经各家考证已成定论。“者旨”读为“诸稽”,是越王的氏,“於睗”是名。《越绝书》作“與夷”,乃“於睗”的同音通假字。《吴越春秋》作“興夷”,“興”系“舆”的讹字。至于《史记》写作“鼫與”,则是以中原音记“诸稽於睗”的急读音之故。而《竹书纪年》作“鹿郢”,“鹿”实为“鼫”之讹字,“郢”则与“於”、“與”的古音相近缘故。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越王者旨於睗在位时间仅六年(前464~前459年),尽管其在位时间不长,但出土及传世的越王者旨於睗兵器却不在少数。仅以青铜剑而言,已知有7件,除1件收藏单位尚不明外,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荆州地区博物馆各藏1件;台湾高雄某氏及香港某氏各藏1件(后者已断成数截),加上浙博新藏这1件,已有8件之多,其数量仅次于越王州句剑。从中也可以看出者旨於睗为王时的越国国力及冶铸规模和水平。 《庄子·刻意篇》:“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甚至连使用也于心不忍,可见其珍贵至极。吴越青铜剑之所以名贵,除了选用原材料之精,所谓“吴、粤(越)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考工记》)外,主要是当时吴越地区的冶铸技术远远超过中原诸国。出土文物证明了古书记载并非虚语。浙江省博物馆新入藏的这件越王者旨於睗剑,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冶铸技术水平达到高峰的一个典范。 越王者旨於睗剑,香港市肆发现。铭文铸于剑格两面。字为双钩,范铸极精。双钩内填红色,空地处镶嵌绿松石。字划完整,未有任何损坏。剑茎上有半圆之木片填地,其上缠有丝编织之缑,虽有局部腐朽,然大体可见其制度。传世越王剑中缠缑者,仅此一件。茎有箍二周,其上纹饰极其精工,延伸两边,此盖陶范不能为,知其乃失蜡法所铸。剑体宽阔,前端稍收,乃越剑之常制。尤其珍贵者,剑体未有绿锈腐蚀,大部光亮如新,青铜质地未有任何改变。虽前端有黑色附着物,但清除容易。距今二千四百余年左右之剑,仍能光亮湛然,在已发现千件古剑中,难能有一件与之相匹,此乃剑中之极品,稀世之珍宝。 者旨於睗即越王勾践之子鼫与,学术界早有定论。其人残损之剑,本世纪曾发现过二件,但质地或松蚀,或脱胎,字划及剑刃损伤甚多,绝不能与此相比,但也列为一级藏品。本剑的金属质地之完好,已超过湖北发现的越王勾践剑。勾践剑表面有浅薄之腐蚀层,两者相比,差异立显。此剑附有漆鞘,表面光洁如新,而且有平行之密棱,是越国王室的髹漆工艺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整体来看,质地崭新,有缑,有鞘,此其胜于越王勾践剑者。因而,此者旨於睗剑与越王勾践剑,可并列为越剑之双绝,而为国家之重宝。 承浙江省博物馆之邀,我得有机会观察新入藏的越王者旨於睗剑。这柄剑铸工精绝,保存良好,令人叹为观止。实在是罕见的珍品。 越王者旨於睗剑,前此已著录过7件,大多数有锈,甚或残断,不能与浙博这件相比。保存情况近似的,只有1986年在湖北江陵官坪9号墓出土的1件。试相对照,可以使我们对这种越王剑有更多的了解。 据发掘简报,官坪9号墓系战国中期楚墓。所出越王者旨於睗剑存有剑鞘,可惜未附图形,不能和浙博剑的鞘比较。官坪剑的形制,总的说同浙博剑近似,只是浙博剑通长52.4厘米,官坪剑则为65厘米,要更长大一些。 两柄剑的茎、首彼此相像。茎部都是实心的,近首处渐粗,呈喇叭形。在茎上均有两道突起的箍,浙博剑箍上饰很细的夔纹,官坪剑箍上为四道凸棱。首部都作圆盘状,饰同心圆环,浙博剑五道,官坪剑七道。 官坪剑茎近首处可见用木片包夹,成为圆形。箍间均用丝绳缠裹,与箍相平。浙博剑也是这样,据云在丝绳下衬有木片。不过,两剑丝绳即缠缑的缠绕方式有所不同。官坪剑是一层平绕,一层交叉,彼此交替;浙博剑是多层平绕,未见有明显交叉之处。 两柄剑的格部形状一致,都铸有阳文鸟书“越王者旨於睗”等字。字间皆嵌以绿松石。官坪剑铭拓本可看《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辑证》《吴越徐舒金文集释》,字的结构与浙博剑相同,其“旨”字附有鸟形。这不同于30年代安徽寿县发现的一件。剑身的形制,两剑相同,但浙博剑表面平素光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