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烟蚜茧蜂对寄主蚜的寄生率与子代发育特征
黄鼠尾疾病属于膜鸢尾科,属于膜鸢尾科ichneumoniae,黄鼠尾疾病属于黄鼠尾科,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夏威夷,在中国各地。本生是蝗虫的内寄生虫,能显著控制蚜虫群的数量,对预防和控制蝗虫种群尤其有效。我国云南、辽宁等地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草、辣椒上的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 ,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 有效地控制了烟蚜的为害。随着人们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重视, 生物防治理念渐入人心, 生产上需要大量的烟蚜茧蜂防控蚜类害虫。因此, 该蜂的繁殖与利用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Ohta和Honda研究了烟蚜茧蜂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 、豌豆修尾蚜Megoura crassicauda (Matsumura)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 等蚜虫的寄生情况, 为开发烟蚜茧蜂的植物载体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 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的寄主筛选的报道较少, 多采用以烟蚜为寄主、以烟草为载体植物进行扩繁的方式[5~12], 但由于烟草生长周期较长、对空间需求大, 导致繁蜂成本较高, 不利于烟蚜茧蜂的大规模生产。为寻找更好的繁蜂寄主, 降低繁蜂成本、扩大繁蜂规模, 本文针对7 种蚜虫的扩繁适用性及筛选出的繁蜂寄主子代的发育历期、性比、体型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虫品种的筛选
供试虫源烟蚜茧蜂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廊坊科研中试基地油菜田。烟蚜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inn.为寄主, 烟蚜茧蜂以烟蚜为寄主, 室内饲养多代。养虫室饲养条件为温度 (25±2) ℃、相对湿度为 (70±10) %、光周期16L:8D。每日收集被烟蚜茧蜂寄生的烟蚜所形成的僵蚜, 置于培养皿内并用脱脂棉保湿。用5%的蜂蜜水饲喂初羽化的烟蚜茧蜂, 选取羽化24 h内的烟蚜茧蜂为本试验中的蜂种, 以及与供试寄主繁出的成蜂进行比较。
选择烟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 、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 为供试寄主, 分别以适宜寄主植物饲养, 扩繁条件为温度 (25±2) ℃、相对湿度 (70±10) %、光周期16L :8D。寄主筛选试验时选取的蚜类寄主日龄、个体大小等特征如表1。供试蚜虫种选择依据如下:大豆蚜属我国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 专化性较高, 易于人工扩繁;萝卜蚜为全国性分布, 较烟蚜而言, 其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更广, 更耐高温, 可降低夏季繁殖蚜虫的难度; 麦二叉蚜繁殖力强, 易于人工扩繁, 在10~30℃条件下发育速度与温度正相关, 发育历期短, 其寄主植物小麦更是生长周期短, 便于操作, 生产成本低;禾谷缢管蚜在温度30 ℃左右发育最快, 较耐高温;甘蓝蚜发育起点温度低, 在温度15~20 ℃条件下生殖力最强;棉蚜分布范围广, 在田间扩散为害严重。
1.2 烟嗪烟蜂寄生虫率的测定
将接有50 头3~4 日龄烟蚜的油菜 (苗高12 cm左右) 放入营养钵 (9 cm×9 cm) 内, 并将营养钵置于直径14 cm、高20 cm的玻璃筒中, 接入1 对羽化24 h内的烟蚜茧蜂, 24 h后移除成蜂。之后每日观察, 记录僵蚜数量和羽化出蜂数量, 计算寄生率和羽化率。试验在人工气候箱内完成, 参数设置为温度25 ℃、相对湿度70%、光周期16L:8D。烟蚜茧蜂对另外6 种蚜虫的寄生率和羽化率的测定方法同烟蚜, 分别选取适宜的寄主植物进行测试 (表1) 。每种供试寄主重复60 次。
1.3 不同生长性状的烟嗪单次诱导诱导物合成蜂生长试验
在分析上述1.2 试验的基础上, 选出烟蚜茧蜂偏好寄生的麦二叉蚜为试虫, 开展本项及后续各部分试验。将分别接有50 头麦二叉蚜和烟蚜的小麦和油菜放入两个营养钵 (9 cm×9 cm) 内, 将营养钵分别置于两个直径14 cm、高20 cm的玻璃筒中, 各接入1 对羽化24 h内的烟蚜茧蜂, 24 h后移除成蜂。之后每日观察, 记录僵蚜羽化日期并计算自接蜂至僵蚜羽化的发育历期。每处理观察僵蚜250 头以上。试验在人工气候箱内完成, 参数设置同1.2。
由于寄生蜂的体型大小与后足胫节长度成正比, 本试验用后足胫节的长度代表体型大小。选择在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