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无公害养殖品种产业现状—贝类养殖的产业现状.pptx

常见无公害养殖品种产业现状—贝类养殖的产业现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贝类养殖产业概述 贝类养殖贝类大多数都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干制、腌制、罐装制品也有极大的市场。贝类还是的优良中药材,如珍珠和珍珠层粉、鲍的贝壳石决明等。贝壳可用来烧制石灰,制作油漆的调和剂、贝雕等工艺品,珍珠更是名贵的装饰品。贝类养殖已成为增加就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食品结构的重要行业。 (1)贝类养殖情况我国贝类95%以上是养殖获得,另外5%左右主要通过捕捞获得;我国贝类养殖98%以上都是海水养殖;2019年,贝类海水养殖产量1438.97万吨,占比98.7%;淡水养殖量18.96万吨,占比1.3%;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 (2)贝类海水养殖面积传统的贝类养殖模式如滩涂、池塘养殖等正逐渐减少。由于我国贝类养殖多呈粗放型,局部地区养殖密度过高增加了当地水域环境压力,随着环境的恶化、环保政策的趋严,我国贝类海水养殖面积越来越小。2014年,我国贝类海水养殖面积153.04万公顷,到2019年已下降至120.42万公顷;2019年,辽宁省贝类海水养殖面积45.82万公顷,占比38.05%;山东养殖面积35.19万公顷,占全国海水养殖面积的29.22%。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 (3)贝类海水养殖产量贝类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贝类产业在种质创新、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2014年,贝类海水养殖产量1316.55万吨,2018年增长到1443.93万吨,2019年略有下降达1438.97万吨;山东省与福建省是我国贝类养殖业大省,年产量超过300万吨,占比分别为27.26%、22.50%。辽宁省与广东省产量占比分别为15.56%、13.36%,其他省市未超过10%。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 (4)贝类养殖种类我国海水养殖贝类的主要品种是牡蛎、蛤类、扇贝、贻贝,四大品种产量占贝类总产的80%以上。牡蛎产量最高,2019年产量522.56万吨,占比36.31%。其次是蛤类,产量达到396.74万吨,占贝类产量的27.57%。扇贝近两年产量有所下降,2019年为182.81万吨。贻贝产量最低,2019年为87.07万吨。其他小品种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特别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鲍产量2019年比2014年增加了56%,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33%。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0) (5)贝类行业发展前景对策我国海水养殖贝类产居世界前列,近年来在种质创新及高效生态养殖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在高值化加工方面还存在不足。随着对贝类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的重视,可增加鲍、蛏等高档贝类的养殖。开发高档产品、复合制品和生物保健品等,打造优质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贝类产业更进一步的必然趋势。另外,探索以贝类等渔业为基础的休闲渔业的发展,与休闲旅游相结合,融合传统水产养殖和海洋生态观光、垂钓、餐饮等于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和整体效益。。 牡蛎产业发展状况 牡蛎牡蛎(ostrea gigas tnunb)俗称海蛎子、蚝等,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为全球性分布种类。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 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珍品。牡蛎的含锌量居人类食物之首。古今中外均认为牡蛎有治虚弱、解丹毒、降血压、滋阴壮阳的功能。自古以来就深受世界沿海各地人们的喜爱。在中国,牡蛎的营养、保健及药用价值在汉代的《伤寒论》、明代的《本草纲目》等著作中均有明确记载,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纳入到中国首批“亦食亦药”的保健疗效品名单中。 (一)牡蛎养殖情况(1)牡蛎主产区及产量的空间分布中国沿海地区分布着种类多样的牡蛎种群。其中,商业化利用程度最高的是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gigas)、福建牡蛎(C. gigas angulata)和香港牡蛎(C. hongkongensis);近江牡蛎(C.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 sikmea)也有一定的养殖规模。图1显示了5种牡蛎在中国沿海的分布情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牡蛎产量的空间分布主要牡蛎种类在中国沿海的分布情况 (一)牡蛎养殖情况(1)牡蛎主产区及产量的空间分布2000-2018年,中国牡蛎产量从期初的329.20万吨增加到期末的513.98万吨,总体上呈递增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2.52%。同一时期,长牡蛎、福建牡蛎和香港牡蛎产量分别从81.31万吨、155.90万吨和91.99万吨,增加到146.41万吨、189.42万吨和178.14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32%、1.09%和3.7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展报告 (一)牡蛎养殖情况(2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