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护环境之白鲟白鳍豚灭绝
CONTENTS走近白鳍豚01走近白鲟02白鳍豚与白鲟灭绝原因03反思0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走近白鳍豚01
白鳍豚是什么动物?白暨豚科(学名:Lipotidae):是哺乳纲、鲸目的一科水生动物,仅有一个物种即“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暨”音 jì;媒体也常写作“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体呈纺锤形,体长1.5-2.5米,体重可达230千克
认识白鳍豚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动,善潜水。白暨豚是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同型齿。
白鳍豚的现状和世界士大濒危动物一样,它也即将成为历史,从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为了世界最濒危的12大动物之一,即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白鳍豚的行动中来,还是无法阻止白鳍豚的灭绝,在2007年的《皇家协会生物信笺》中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走近白鲟02
长江白鲟到底是什么鱼?白鲟是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远古鱼类之一,分布极为狭窄,全世界只有我国才有,也被称作“长江白鲟”。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被誉为“长江中的活化石”,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属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鲟又称“象鱼”,是淡水鱼家族中的第一号“巨人”,身长可达7米,体重可达700多公斤,其寿命一般在30年左右
认识白鲟白鲟有个明显的特征:头部特长,占体长的1/3,小个体约占体长的1/2,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陷器。吻延长,呈剑状,其腹面具短须一对。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颌均具细齿。鳃孔大,鳃膜後缘尖。体表光滑无鳞。栖息於江河中下层,有时进入大型湖泊。白鲟是长江中仅次于中华鲟的大型古老鱼类,长可达二三米以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白鲟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逐年减少,个体越来越小。白鲟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食物包括鱼类、虾蟹等。
白鲟的现状白鲟最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是2003年大年初一。当年1月23日,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在四川宜宾南溪江段救助了一尾白鲟。之后,专家们给白鲟装上超声波跟踪器放流长江,但是宜宾江段水流速太大,加上滩险,跟踪船触礁后信号丢失。等到跟踪船修复之后,信号再也没能找回来。
白鳍豚与白鲟灭绝原因03
白鳍豚灭绝原因1、由于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的监管不力导致长江一带环境不断恶化,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
白鳍豚灭绝原因2、围湖造田、工矿废水、江湖阻隔等原因导致长江鱼类资源越来越少,以鱼为生的白鳍豚能够得到的食物也越来越少。3、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每一次爆破都会对白鳍豚造成致命的打击。
白鲟的灭绝原因1.早期人类过度捕杀是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以前民以食为天,长江白鲟因其偌大的体积和鲜美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不少当地渔民为了生存,为了迎合这些消费者,不得不捕捞长江白鲟。长年累月下来,长江流域的长江白鲟供不应求,数量越来越少,最后无奈灭绝。
白鲟的灭绝原因2.水域环境恶化是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以前的长江水可以直接作为饮用水,但是现在没有人敢直接喝长江水。长江流域水质大不如从前,长江白鲟无法适应现在长江流域的水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长江白鲟被逼着灭绝。
反思04
破坏了长江的生态环境显而易见,短短几十年间,白鱀豚、长江白鲟相继宣告“功能性灭绝”,江豚数量大量减少,归根结底是人类之祸,灭绝于我们人类活动,是我们人类为了发展经济严重破坏了长江的生态环境,恶化了长江物种的生存环境。
破坏了长江的生态环境这三四十年来,长江遭受到了严重污染,长江两岸城市不仅向长江排放污水、倾倒垃圾,而且侵占沿江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工业商业开发,建造造船厂等。再者,人类过度开发长江。一方面,长江航运高度发达。不到3000公里的长江干线,截至2014年底修建了近500个万吨级码头泊位,平均近6公里一个,拥有11个亿吨大港,近年来不少沿江城市又在建设10万吨级码头泊位,而且每天有大量万吨货轮在长江中下游穿梭。另一方面,长江渔业快速发展。采取电捕、“迷魂阵”等违法缺德方式捕鱼现象仍然相当普遍
没有吸取教训实际上当2007年宣告白鱀豚“功能性灭绝”时,我们当时就说要吸取教训,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但是12年后,长江白鲟还是步后尘,走上白鱀豚相同命运,宣告“功能性灭绝”。这意味着十几年来,我们人类并没有真正吸取白鱀豚“功能性灭绝”留下的深刻教训,长江两岸城市为了生存和发展继续对长江进行大开发,才把长江野生物种逼向灭绝、濒临灭绝的境地,也把我们自身一步步推入险境,这是白鱀豚、长江白鲟相继宣告“功能性灭绝”留给我们最大的教训。
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如果我们不真正吸取白鱀豚、长江白鲟相继宣告“功能性灭绝”的教训,那么江豚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宣告“功能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