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1.全国卷材料分析题(原卷版) .pdfVIP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1.全国卷材料分析题(原卷版)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 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专项精练 全国卷材料分析题 【高考真题】 1. (2020 全国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 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 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 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 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 “新东方政策”, 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 年 10 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 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 年,德国实施 “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 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 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 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 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 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 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 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 其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 分) 2. (2020 全国Ⅱ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熙三十七年(1698 年),直隶巡抚主持治河,改行 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 “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 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 2 000 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 40 年内, 下游浸溢、决口达 20 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 17 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 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 ——据 (清)《永定河续志》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 年,开始在 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 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 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 年 11 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 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 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 变。 ——据 《海河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15 分) 3. (2020 全国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公元前 11 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 “城”,“国 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 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 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 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 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