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G34突变的弥漫性半球胶质瘤研究进展.docxVIP

H3G34突变的弥漫性半球胶质瘤研究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H3G34突变的弥漫性半球胶质瘤研究进展 ? ? 田宇飞,季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南京 210029 胶质瘤是指由神经胶质细胞或其前体细胞癌变所产生的肿瘤,是一组各具异质性的神经肿瘤的统称[1]。根据其生长方式以及有无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基因突变,可分为弥漫性胶质瘤与非弥漫性/局限性胶质瘤两大类[2]。非弥漫性胶质瘤是指相对良性的、单纯手术治疗即可治愈的胶质瘤,如WHO Ⅰ级的毛细胞星形胶质瘤。弥漫性胶质瘤则表现出更高的侵袭性,往往需要术后联合放化疗。其根据生长方式与恶性程度的不同,传统上又可分为WHO Ⅱ级、Ⅲ级与Ⅳ级,Ⅲ级与Ⅳ级合称为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对0~14 岁儿童来说,尽管HGG 仅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肿瘤的11.1%,但其预后较差,5 年生存率只有28.4%[3]。主要发生于儿童群体的胶质瘤与成人胶质瘤在生物学上有许多不同,但是在过去,儿童胶质瘤的分类分级与成人胶质瘤基本一致,都采用组织学分型。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儿童胶质瘤分型也开始采用组织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标准。在2021年的WHO CNS肿瘤分类中[4],儿童胶质瘤分类有了较大的改动,取消了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这一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儿童HGG,包括H3 G34 突变型弥漫性半球胶质瘤(diffuse hemispheric glioma,H3 G34-mutant,H3 G34 DHG)、H3 K27 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与IDH 野生型胶质瘤、婴儿型半球胶质瘤4 种。其中,首次加入了H3 G34 DHG这一新的亚型,该型胶质瘤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H3 G34 DHG的临床特征与诊疗进展,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1 组蛋白 组蛋白是真核细胞染色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5 种家族:H1/5、H2、H3、H4。组蛋白H2A、H2B、H3、H4 各两分子共同组成组蛋白八聚体,146~147个碱基对的DNA 缠绕其上形成核小体[5]。根据组蛋白与DNA 的结合是否依赖于DNA 复制,可将其分为经典组蛋白与非经典组蛋白,后者又称组蛋白变体。仅在细胞S 期的DNA 合成过程中产生并与之结合的组蛋白称为经典组蛋白,这一特性也被称为复制依赖性。而组蛋白变体则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表达,不存在S 期的高表达峰[6]。其在相应的分子伴侣的协助下进入核小体,并替换经典组蛋白,影响染色质开放性,进而在细胞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3.3即为组蛋白H3家族的一个重要变体,由2条单基因H3F3A、H3F3B独立编码,在调控基因表达和染色质构象中发挥着复杂的作用[7]。研究表明H3.3在基因组中分布不均,在转录基因、调控元件、端粒与着丝粒周围多出现富集[8]。同时,考虑到组蛋白本身常携带大量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9],提示这一变体可能还有许多潜在的生物学功能有待发现。 目前已确定组蛋白H3.3有两种特异性分子伴侣与之结合:组蛋白细胞周期调节剂A(histone cell cycle regulator A,HIRA)复合物和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eath domain-associated protein,DAXX)/α-地中海贫血X连锁智力低下蛋白(α-thalassemia X-linked mental retardation protein,ATRX)复合物[10]。HIRA 基因最早是在先天性遗传病DiGeorge综合征患者所缺失的染色体中鉴定出来的,研究人员认为其在染色质结构与组蛋白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后来被证实为H3.3的特异性伴侣[11]。HIRA 与钙调磷酸酶结合蛋白1(calcineurin-binding protein 1,CABIN1)、泛核蛋白1/2(ubinuclein1/2,UBN1/2)共同组合成复合物后,介导H3.3沉积于顺式作用元件区域[12]。但是,CABIN1和UBN1/2在这一过程中究竟发挥何种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最近的研究显示,HIRA复合物与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相互作用,促进H3.3沉积于间充质标志物启动子区域,进而促进了乳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13]。但HIRA 是否参与胶质瘤发生尚不清楚。DAXX是一种Fas结合蛋白,介导细胞凋亡,而ATRX则是染色质重塑因子(switch/sucrose nonferm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