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题库,本题库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教材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从名校历年考研真题(部分为回忆版)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试题,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包括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第二部分章节题库。本部分严格按照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内容进行编写。绝大多数章节都精心挑选经典常见考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
1主体和主体性[复旦大学2015年研]
答:①主体是指实践和认识的人。主体作为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属于统一的物质世界。主体在改造客体过程中也改造着自身。主体不同于主观,主观是主体的属性。②主体性是指主观主义思想作风。片面夸大主观作用,轻视客观实际;对人对事只凭主观印象,不作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凭想当然办事。其特点是片面性、表面性、直线性。
2三大社会形态[复旦大学2015年研]
答:“三大社会形态”是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或“三个阶段”。①人的依赖关系:在此阶段,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②物的依赖关系:在这一阶段才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要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③人的全面发展:在此阶段,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人,人们在自由地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自由个性的人。
3本质与现象[南开大学2015年研]
答:(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本质是类的本质,即一类事物之所以区别于他类事物的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它是普遍性、共性,但并非共性都是本质。由于事物的种类是分层次的,本质也是分层次的,根据深浅层次的不同而分为多极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具体表现,即该事物的各种个性、特殊性、具体性的总和。本质是内容,但现象不一定是形式,内容也不一定都是本质。
(2)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①二者相互区别
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的;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只能间接地被认识。
②两者也相互依存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它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
③二者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本质变现象只能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现象变本质应理解为现象表现本质,现象越丰富,表明事物的本质也越深刻。同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同一本质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3)方法论意义
正确把握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科学的任务就在于辨别真象与假象,并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要掌握大量的现象,尽可能全面观察;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从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4形而上学[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通常有两种含义:①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由于传统哲学通常是以这种方式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因此人们往往把传统哲学称作“形而上学”。②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形而上学”。
5物质[南开大学2014年研]
答: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可以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客观实在。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基本哲学范畴。它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无限多样的特殊形态。运动是其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其存在的形式。它既不可被创造,也不可被消灭,但其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可相互转化。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永恒运动着的物质总体。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自然、社会中一切客观事物的高度概括,既包括一切具体物质,又不能与之混同。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及其结构、特性、运动的认识会不断变化,但哲学的物质范畴不会陈旧和改变,只会不断得到证明和丰富。
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南开大学2014年研]
答: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①绝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是人类认识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接近,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即人类认识能够正确地把握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②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发展阶段、某些方面、一定层次或程度的正确反映,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善的。承认认识对象及其变化发展的无限性,承认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事物和我们的认识有待于拓展和深化,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7异化劳动[南开大学2014年研]
答:“异化”原指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远和精神错乱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手稿》中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901食品加工技术导论》[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631基础英语》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历年真题详解.pdf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357英语翻译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11翻译硕士英语》[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 2023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内蒙古导游服务能力.pdf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11翻译硕士英语》[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832食品工艺学》[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11翻译硕士英语》[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历年真题详解.pdf
- 秦秀白《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第2版)学习指南【词汇短语+课文精解+全文翻译+练习答案】.pdf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秦秀白《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第2版)学习指南【词汇短语+课文精解+全文翻译+练习答案】.pdf
- 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pdf
- 晨梅梅《新发展英语综合教程(1)》(第2版)学习指南【词汇短语+课文精解+全文翻译+练习答案】.pdf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16小时视频讲解】.pdf
- 晨梅梅《新发展英语综合教程(2)》(第2版)学习指南【词汇短语+课文精解+全文翻译+练习答案】.pdf
-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913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39心理学基础知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