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北京的建筑改造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文获得王位,并决定迁至北平。他在元朝首都的基础上重建了北京。 此后的正统、嘉靖、隆庆年间都曾对北京城的城墙及其他建筑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缮、 改建。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朝廷采取了一系列的严厉措施。
对瓦的掳削加工
兴建北京城时,永乐皇帝效仿明太祖修建南京城的做法,令烧制砖瓦的官窑、私窑在砖瓦的侧面或背面刻上窑场的字号及生产年份,有的还刻上窑主和监工的名字,如“××窑/ 窑匠××” “××厂/ 造砖夫××”“大明永乐×年”等字样。如果在施工时发现砖瓦有质量问题,便可根据砖瓦上的“落款”进行“倒查”。轻者重罚,重者斩首。
继续施工的问题
修建北京城时,一处建筑施工往往需要多道工序,所以曾实施过 “逐层连查”制度,即下一道工序的工匠要对上一道工序进行检查,认为不合格的可以拒绝继续施工,并向督察官员“举报”。不检查即施工者,将受到严厉处罚。嘉靖年间,开始在九门瓮城之内修建关帝庙,以 “四面兴之”。按要求地基要打一尺五的三合土,土层分三次夯实,夯层应质地坚硬。可修建东直门关帝庙时,打三合土的工匠为省时省料,只打了两层,便让石匠接着施工, 他们以为三合土是最底层,石匠查不出到底有多厚。不想石匠却仔细查看了一番,发现三合土层不足一尺,拒绝继续施工,并向督察官员“举报”, 打三合土的工匠受到惩处。
砖砌外墙检查
修建北京城期间,皇帝要选派一些官员督察工程进度和质量。《大明杂录》载:正统十年(1445年)英宗命太监阮安、成国公朱勇、修武伯沈荣等人负责督工,将内城东、西、南三面改为砖砌高墙。他们将下属官员分片包干,随时检查工程质量。这些人到建筑工地去检查时,要手持一把大锤,时不时地抡起大锤东敲一下,西砸一下,当听到哪段城墙声音不对, 有空响嫌疑时,就要仔细查看,一旦查出偷工减料或建筑结构不实的,立即惩治。
德胜门建筑遗迹
明代规定,一旦发现工程质量有问题,督察官员将受到连带处罚,绝不姑息。《明城营造琐记》载:正统二年(1437年),兴建京城内城九门之一的德胜门。德胜门由城楼、箭楼和瓮城等组成,是一座具有群体军事防御功能的建筑。因此,明英宗朱祁镇格外重视,亲临工地检查。在查看城墙时,他令人砸开夹浆检查,发现灰浆“稍杂泥壤”,“间隙超度”,即灰浆不纯,间隙过大,随即将修建此城墙的工匠、包工头十余人抓了起来。次日,又对这一工程的多位督察官员包括工部侍郎、营缮司郎中等“直接责任人”进行了惩处,有的被革职,有的被廷杖。
管理人员,一人重判,三人保守天线
明朝修建北京城时,曾对部分工程实行过一包到底的“政策”,即某一工程由一家营造厂承包施工,严禁转包和层层承包。这样,一旦出了工程质量问题,承包人便是“第一责任人”,便于查办。正统元年(1436年) 开始,将京城护城河加深后改为石砌河岸,其中文明门(正统二年改称崇文门)外东侧临近通惠河一段的河岸要在汛期之前完成。为了赶工期,承包这一段砌垒石墙的营造厂私下里将20丈长的河岸转包给了通州一家营造厂。而这家营造厂在施工中偷工减料,造成河墙坍塌,多人伤亡。于是,这两家营造厂的老板均被押至顺天府大兴县监牢,不久被判“秋后问斩”,而朝廷派的督察官员因监察不利而被“廷杖八十”。
承包地与墙体的配合,确保施工质量
修建北京城时,对工匠的技术水平也有一定要求,特别是永乐年间, 有一段时期还要求参加施工的工匠要有担保人,尤其是“三匠”,即木匠、石匠、瓦匠,由营造厂或石作担保其经过“三年零一节”的学徒,以防滥竽充数,确保施工质量。据传, 承包阜成门到西直门之间一段城墙的是山东一家营造厂,因瓦工人手不够,便从乡下招来十个多少会点儿瓦匠活儿的人参与施工。但这些人垒个猪窝、羊圈还凑合,修城墙的技术差得太多,所以砌成的垛口大小尺寸不一,被督察官员发现了,经询问证实,包工头当即被抓了起来, 送至大牢问罪。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明代修建北京城时所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似乎太过“严厉”,缺少点“人性化”,但却震慑了许多工匠及督察官员,所以施工时不敢掉以轻心,由此杜绝了不少“豆腐渣工程”。时至今日,京城一些保存下来的明代建筑,如紫禁城、 正阳门城楼、德胜门箭楼及宫殿、庙宇,虽经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坚固完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