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魏三国时期青年移除重建的原因
清朝历史学家赵毅说,“人才不匮乏于三国”(p140)。汉末年, 因为黄巾起义, 天下大乱, 社会动荡。豪杰并起, 虽然镇压了黄巾军, 但东汉皇帝徒有虚名, 失却了有效的统治。整个社会上孕育着改朝换代的社会思潮。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众多青年都在积极寻找自己的出路。致使汉末三国之初, 人才辈出, 蔚然成为当时社会一突出现象。
一、 从入仕到建立功的条件以及外在的机遇
汉末三国之初, 一大批的有为者, 从年龄结构上讲, 均相当年轻。以公元184年为计算的起始时间, 当时部分可考人物的年龄是:
曹操:29岁;刘备:23岁;孙策:10岁;孙权, 2岁;荀彧:21岁;华歆:27岁;郭嘉:14岁;张辽:15岁。诸葛亮:3岁;马良:187年出生;顾雍:16岁;诸葛瑾:10岁;周瑜:9岁;鲁肃:12岁。
而他们开始事业的年龄:
曹操, 20岁, 举孝廉, 除洛阳北部尉。刘备, 23岁, 讨黄巾, 除安喜尉。孙策, 23岁, 孙坚死, 掌管孙坚兵马。孙权, 18岁, 孙策死, 掌管孙策兵马。荀彧:26岁, 举孝廉, 拜守宫令。华歆:32岁, 为尚书郎。此前已举孝廉, 除郎中, 病, 去官。郭嘉:26岁, 表为司空军祭酒。张辽:28岁, 董卓败, 以兵属吕布, 迁骑都尉。此前已为小军官。诸葛亮:27岁, 出山。马良:22岁, 先主领荆州, 辟为从事。顾雍:20岁, 弱冠为合肥长。诸葛瑾:18岁, 与鲁肃等并见宾待, 后为权长史。周瑜:18岁, 袁术欲以瑜为将, 瑜观术终无所成, 故求为居巢长, 欲假途东归。鲁肃:26岁, 周瑜荐肃于孙权。 (以上人物年龄系比较了《三国志》本传与《资治通鉴》之后得出)
从上面部分人物开展事业活动即建功立业的年龄来看, 多在20岁以后, 因此在本文均以“青年”进行研究, 大体可以说得过去。
在这一时代建功立业, 唯一的出路, 就是入仕或建立自己的天下。而建立功业, 其前提是要有内在的动力, 并有外在的机遇。
其一, 内在动力。这是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源。虽然出世的思想在战国秦汉都有其表现, 但是儒家入世的思想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毕竟社会需要人才管理。汉末三国之初也不例外。因此, 在这一时期, 众多的青年, 多在积极地进取,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建功立业。这就是内在的动力之源。
如曹操曾自述其志说:“孤始举孝廉, 年少, 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欲为一郡守, 好作政教, 以建立名誉, 使世士明知之” (P32注引《魏武故事》)。其理想在不断地远大。刘备也素有大志。《三国志·先主传》:“备住荆州数年, 尝于 (刘) 表坐起至厕, 见髀里肉生, 慨然流涕。还坐, 表怪问备, 备曰:‘吾常身不离鞍, 髀肉皆消。今不复骑, 髀里肉生。日月若驰, 老将至矣, 而功业不建, 是以悲耳。’” (P876)诸葛亮同样胸怀大志, 身在茅庐, 心在天下,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P911)。
其二, 外在机遇有助于建功立业。外在的机遇, 有多种。朋友相荐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诸葛亮的出仕, 虽说是刘备的“三顾”, 但与徐庶的举荐有关。鲁肃成为孙权的谋士, 乃在于周瑜的举荐。至于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 如荀攸、郭嘉等, 也是因举荐而成就功业。其他还有征辟、主动出仕等。
二、 从工艺上看,青年需要有自己的原因
青年要建功立业, 就得依据一定的形式。从当时青年的人生历程来看, 主要有以下的几种形式:
其一, 出身于权贵之家者积极入仕。出身权贵或大族家庭者, 父祖多是汉朝的高官。因此, 他们在少年时期不为衣食所忧, 且可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同时, 在年轻时便有了出仕的机会。这些人的代表有曹操、孙权、袁绍等。他们因为家庭出身的关系, 而在年轻时就进入官场, 并从事行政等工作, 从而不但积累了从政的经验, 而且也为日后的建功立业奠定了基础。
其二, 出身于小族者积极入仕。他们虽然也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 但因为家庭条件所限, 不可能饱读诗书, 但是, 胸怀救国大志, 或为了富贵, 都积极寻求建功立业之路。以刘备、诸葛亮、张飞、吕蒙等人为代表。
其三, 出身于小族者以军功起家。这些人, 是以武功而获得功名的。他们的特点是体格健壮, 以武力见长, 于战场上厮杀, 或指挥作战。吕布、张辽、赵云、吕蒙、等人为代表。
其四, 待机入仕。他们在天下大乱之中, 作为暂时的旁观者, 冷静地观察社会, 并不急于入仕, 而是等待时机, 方才入仕。这种人以诸葛亮为代表。
其五, 以擅长诗文而入仕。这是建功立业的又一重要方式。在曹操阵营, 有不少文人, 皆因擅长诗文而得到曹操的重用。所谓的“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刘桢等就是如此受到了重用。
其六, 因征辟而入仕。这部分人中, 有些是被动地建功立业者。
舍此六途, 虽然有人可依靠父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