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有感.docx

学习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有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有感 2022年4月,教育界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出版发行了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由此掀起了一阵阵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浪潮!我也不能“独善其身” ,利用课余时间也紧锣密鼓的跟着“潮流”走!?????????? 在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看到了没?!小学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原来的十大核心素养增加了一个——量感!可见“量感”这个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量感呢?为什么要增加量感?增加量感有何意义呢?我纳闷着! 仔细品读《数学课程标准》,以及翻阅各位专家对量感的解析,终于对新增的这个“朋友”有了初步的认识。 “数” 与“量”犹如硬币的两面,难以剥离。数学学习不仅要求对“数” 的认识和把握,形成应有的数感,而且也要对“量”有清晰和准确的认识。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 ,已经得到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及深入研究,而对于“量感”可能比较陌生。小学数学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并没有设置以“度量” 或“测量”为领域的内容。因此,作为核心素养的表现,在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量感” 。 这样,增加量感,为具体内容中的测量建立起与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间的联系;增加量感,为度量拓展出充分的教学空间,使与判断有关的元素,成为测量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增加量感,使测量除了作为知识、技能存在之外,还能在量感的引导下激发出长知识、悟道理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培育“三会”的一个重要载体。 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对“量感”是这样描述的: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仔细琢磨此描述,我发现其中有三个关键词可以用来具体体现量感内涵: A.直观感知:“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B.选择:“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 ?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C.得到与估计:“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小学阶段,量感主要是指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量感是一种感性认识, 而感性认识是感觉器官对事物片面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学生起始阶段对量的感性认识可能是片面的、不稳定的,需要通过反复体验来积累。 因此,度量单位或者标准量的建立需要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进行建构,这些活动将有助于学生感悟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建立标准量的必要性,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和推理意识。我觉得这是培养发展学生“量感”的价值体现之一吧!其二,培养发展学生“量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应用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量感更多体现是在不借助工具的前提下,对计量有比较准确的感知。比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估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境自主选择合适的估测策略,会用常见的参照物进行比较估计,并通过估测与实际测量的对比,提高估测的准确度,不断积累估测的经验,切身感受“量”的大小,形成数学直观,增强量感。其三,史宁中教授说过:“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是度量的结果,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度量的本质在于数的表达 ”。可见,培养发展学生“量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理解数学本质。 感是悟,所以感是一个慢的过程,不是教师能教会的,只能由学生自己去亲身经历、反复琢磨、不断调整,最后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有静待量感之花在学生心田开放的耐心 ;我们要积极探索培养量感的策略,为学生创设度量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给学生搭建交流反思的平台,在真实的问题情境、操作情境中,一次次体会度量的方法和本质;要引领学生将度量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在实际运用中不断丰富量感。 在这样的丰富学习和运用历程中,不断催生量感之花的绽放! 细品量感,品读教育,路漫漫兮!

文档评论(0)

xingxing0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付费阅读完整版再决定购买,谢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