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基调区褐云玛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docxVIP

广州市基调区褐云玛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市基调区褐云玛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广州管虫的寄生虫寄生在老鼠的肺部血管。偶尔,寄生虫会寄生在人体,并导致营养性脑炎和脑炎。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等螺类是广州管圆线虫重要的中间宿主,人生食或半生食此类中间宿主是导致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此该病属于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近年来,我国先后在浙江、福建、北京和广东等地出现该病的暴发流行。本课题组已于2006-2007年对番禺地区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为了解目前当地该虫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的感染情况和特点,于2011年5月对上述2种螺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点 调查点位于广州市南部及珠江三角洲腹地,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境内河网纵横,自然环境适宜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的生存和繁衍。 1.3 试剂和实验动物 胃蛋白酶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盐酸(分析纯)为广州化学试剂厂产品;SD大鼠由广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4 螺关消化液胃蛋白酶的消化 对螺样本进行称重后(部分褐云玛瑙螺按个体大小和发育成熟度不同,以螺重28 g为大螺组、≤28 g为小螺组进行分组检查),取单个螺分离螺软体部分并剁碎,然后加入约10倍体积的人工消化液(胃蛋白酶30 g、HCl 67.4 ml,加自来水至10L),置于37℃温箱内消化10 h以上。消化物用60孔/25.4 mm铜筛过滤,滤液经反复沉淀,直至上层液体清澈为止。将沉渣置于体视显微镜下,根据其形态特点检查并计数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 1.5 sd大鼠感染情况 从螺体中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经腹腔注射感染60只健康SD大鼠,70条/鼠。感染后第42天解剖实验大鼠,分离并撕碎心脏和肺脏进行检虫。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大小褐云玛瑙螺感染度比较 番禺地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22.62%和3.08%(表1),其中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显著高于福寿螺(χ2=61.12,P0.01),且其阳性螺平均感染度也为福寿螺的34.76倍。 2.2 统计学学处理2 调查发现,南沙区褐云玛瑙螺大螺和小螺感染率分别为10.14%和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石碁镇这两类螺感染率分别为19.57%和11.11%,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05)。但石碁镇大螺感染度却高达72.56条/螺(表2)。 2.3 区间褐云玛瑙螺感染率 各镇(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见表3。各镇(区)间褐云玛瑙螺感染率以榄核镇为最高,为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2,P0.01);而福寿螺感染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 2.4 感染大鼠的结果 在感染的大鼠肺血管或右心中,均检出数量不等的广州管圆线虫成虫,证实本次调查从检获的螺体中分离到的虫体确为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 3 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其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分布广。20世纪80年代初,此螺作为一种食用螺或饲料被引入我国。褐云玛瑙螺,也称非洲大蜗牛、东风螺,原产于非洲东部,现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有分布,因该螺的危害性,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这两种螺均为广州管圆线虫的重要中间宿主。 本次调查显示,广州市番禺地区褐云玛瑙螺与福寿螺的广州管圆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2.62%和3.08%,略低于Chen等近期在广东省中西部地区的调查结果(分别为25.03%和6.50%),但明显低于孟锦绣等在广州、陈加力等在佛山的调查结果,亦低于李莉莎等在福建省的调查结果;但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与蓝玉清、刘令初等分别在浙江丽水和台州的调查结果非常接近。既往研究显示,影响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因素包括气候、地理等环境因素,以及调查时间、样本和螺体大小,终宿主鼠的感染率水平等。一般情况下中间宿主螺体越大,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就越高。本次调查显示,褐云玛瑙螺感染率和感染度均明显高于福寿螺,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南沙和石碁褐云玛瑙螺大螺感染率和感染度均高于小螺。本次调查还发现,番禺各镇间2种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特别是褐云玛瑙螺感染率差异较为显著。提示该病在当地的流行分布可能存在不均一性。另外,榄核镇褐云玛瑙螺感染率为73.68%,而福寿螺感染率为0,这可能与调查时该螺检查的样本数较少有关。 在番禺地区,虽然当地人少有食用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的习惯,但普遍存在用其喂养鸡鸭等家禽的情况,人在与螺接触的过程中仍有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尤其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关于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群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