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市褐云品牌玛氏杆菌广州管圆线虫病第期幼虫调查
广州管圆虫病被认为是一种全球感染。近年来,这种疾病已在台湾、浙江和福建等地传播。人们吃了蜗牛后,出现了许多流行的病例。2006年8月,这种疾病在北京爆发,广州的可疑病例和疫情也在增加。2000年7月和2004年7月我们对广州市以褐云玛瑙螺为主的螺蛳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螺肉的广州管圆线虫第期幼虫感染途径观察
将螺蛳按不同收集地点分组,然后逐只螺编号、称重,去壳,再称螺肉净重,将螺肉剁碎,每1g螺肉加入10 mL人工消化液(在800ml水中加饱和盐酸7ml和胃蛋白酶2g后加水定容至1L),37℃恒温箱中消化4~5h经筛网过滤,滤液经15~20min静置后的沉淀用生理盐水洗2次,吸取沉渣置于平皿中,解剖镜下检查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
1.2 小鼠sd织物
将分离的第Ⅲ期幼虫通过灌胃感染实验动物。感染虫荷为:BALB/c小鼠40~60条/只;SD大鼠80~100条/只。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动物,分别获取4期、5期幼虫和成虫,拍摄记录虫体特征。
2 结果
2.1 褐云玛瑙螺感染情况
2000年对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和越秀区三区共计5个地点进行了采样调查,共查褐云玛瑙螺129只,感染第Ⅲ期幼虫的阳性螺为57只,感染率为44.2%(57/129),平均每只阳性螺感染401条线虫(感染度)。2004年对上述地区进行复查发现,121只褐云玛瑙螺中,阳性螺仅为33只,感染率为27.3%(33/121),感染度为72条/螺。两次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5,P0.01),表明2004年间褐云玛瑙螺感染比2000年明显下降,见表1、2。
2004年在对上述地区进行抽样调查的同时,对海珠区的沥窖村和番禺区的祁福新村2个城乡结合部也进行了褐云玛瑙螺的采样调查。在沥窖村共采集褐云玛瑙螺44只,其中29只阳性感染,感染率为65.9%,感染度为每只螺107条。在祁福新村采集褐云玛瑙螺26只,其中阳性螺12只,感染率为46.2%,感染度为每只螺103条。这2个地区感染率和感染度均高于2000年和2004年调查的平均值。将以上2个采集点计算在内,2004年广州市调查褐云玛瑙螺总数为191只,平均感染率为38.4%,感染度为每只螺感染91条虫,均低于2000年的调查结果。
2004年感染率以晓港公园最高,达73.33%,华南农业大学校区最低,仅为19.32%。各地褐云玛瑙螺感染程度轻重不一,平均感染度为91条/螺,华南农业大学校区感染程度最低,为47条/螺,其它地区差别不大,但都高于平均感染度,晓港公园、海珠区沥窖村、番禺区祁福新村和越秀公园感染度分别为98、107、103和102条/螺。在部分褐云玛瑙螺的粪便中查出较多活力旺盛的第Ⅲ期幼虫。另外,在华南植物园内收集到的32只福寿螺(俗称大瓶螺)均未被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
2.2 去壳螺肉+40g组去壳螺肉的率比较
2004年对收集的螺只进行螺重与感染度的相关性检查,感染率比较发现去壳螺肉40g组显著高于40g组(u=2.221.96,P0.05)。因此,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感染率与螺肉重量或正比,即大螺的感染率高于小螺,见表3。
2.3 各虫体的特征
广州管圆线虫BALB/c小鼠感染模型:感染第18 d从小鼠脑部收集到第Ⅳ期幼虫,30 d从脑部收集到
第Ⅴ期幼虫,心肺血管系统未见虫体。广州管圆线虫SD大鼠动物模型:感染后15 d时在大鼠脑部检获第Ⅳ期幼虫,25 d在脑部检获第Ⅴ期幼虫,35 d在大鼠心肺系统检获成虫,62 d在鼠粪便中检获第Ⅰ期幼虫。
10×10镜下观察虫体特征。第Ⅳ期幼虫:收集于小鼠脑部,虫体长约1 cm,肠内可见折光颗粒充盈,亚腹腺较短,位于咽肠连结处。雌雄虫体依稀可辨,雌虫前端可见双管子宫,阴道止于虫体近末端肛孔处,雄虫后端膨大,可见单生殖管位于虫体后半部,显微镜下可见雄性交合刺囊。第Ⅴ期幼虫:收集于小鼠和大鼠脑部,虫体长约1.8 cm左右,虫体明显变粗而饱满,显微镜下透明度变低,头端钝圆,泄殖腔形成。雌虫和雄虫容易辨认,雌虫可见阴门,雄虫可见小交合伞,交合刺囊和交合刺较明显,生殖器官尚幼稚。成虫:收集于大鼠肺动脉,雌虫明显长于雄虫,雌虫长约2.8~4.0 cm,因肠管内充满血液,可见明显的暗红肠管与白色子宫缠绕的螺旋纹理,非常醒目,尾端呈斜锥形,生殖器成熟而饱满。雄虫呈白色,体宽为雌虫的1/2,体长约1.8~2.8 cm左右,交合刺和椭圆形交合伞清晰,腹肋可分辨。
3 广州管圆线虫第期幼虫感染情况
随着人们对生、鲜和烤制食品的偏爱,广州管圆线虫病作为食源性寄生虫病对人民健康的威胁愈加深重,已引起了我国卫生部门和世界卫生组织对该病的高度重视。卫生部在2003年将广州管圆线虫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