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式与变式:感知与揣摩爱情表达
一、涉及篇目
《与妻书》
二、学习目标
1. 通过课前资料查阅了解书信散文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心境,感受与体会林觉民的抱负与使命——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 通过古典诗词情感表达体会国人情感含蓄的特征与常见的情感表达形式(常式)。
3.通过表格梳理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体会文中情感具体内涵。
三、学习过程
任务一:布置课前预习
1.课外查询林觉民生平的相关资料并阅读了解,建议可阅读《林觉民》(作者:张海鹏、赵兴胜、韩朝建)。
2.课外查找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爱情的诗句,并思考爱情表达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任务二:掌握国人表达常式
爱情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横亘千年,历久弥坚。
【活动1】感受东西方差异,通过师生分享的古典诗词归纳国人爱情表达的常式。
展示资料:
总的来说,西方人多热烈直白,而东方人的表白方式以含蓄委婉为主。而古典诗词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形式简洁明快,语言含蓄深情,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是中国人在长期的文化创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态,即使时代变迁,近现代仍涌现出众多的诗调形式。
1.我们分享并分析整理归纳课外查阅到的古典诗词以试着归纳中国人爱情表达的常态形式。
后附教者整理汇总的相关古典诗词资料:
2.学生梳理体会国人爱情表达常式在《与妻书》的体现,并体会非常式(变式)的表现。
运用感叹句、倒装句等句式直白强烈地抒发情感算是中国古典文学里情感表达的变式。
为什么《与妻书》中大量地采用情感表达的变式,运用感叹句、倒装句等句式直白强烈地抒发情感?
3.探讨与延伸:
含蓄委婉为主,热烈直白,本没有高下优劣之分。适宜得体就是好的。表达方式是否得体,需要在一定的文化与时代背景下来讨论。在前一环节中通过古典诗词归纳了常式,也不难发现时代变革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相应改变了中国人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方式,这从文学体裁、题材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演变可见一斑。
简言之,爱情的表达有着时代的烙印。特殊年代背景下中国人情愫表达。
【活动2】通过表格梳理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体会文中情感具体内涵。
民国的时代变革让爱情的表达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以《与妻书》为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列强入侵,国家动荡,民族陷于危亡时刻。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上升为国家主要矛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深入人心,仁人志士纷纷探索图存救亡的道路。民国终结了清王朝,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时的爱情主要表现爱国情怀和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角色扮演,而儿女情长、故土难舍的小家情怀都让位于祖国情感。正如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泣血写下“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那样,舍身救国是仁人志士的理想。
四、板书设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