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月高悬辉映时空教学设计 (总 3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孤月高悬辉映时空教学设计
孤月高悬辉映时空教学设计
听过很多课,也见过不少的有名或是没有名气的专家、老师点
评课堂教学。但很少见过认真智慧的对课堂教学内容重新设计,成
为经典课例,值得推广学习的。余映潮老师无疑是个例外,说他仗
剑行天下,凭此独门秘笈行走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之路,一点也不
为过。有幸亲耳聆听了余老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的课堂教学重置,糯香的荆州软语,至今回响在耳际。和各位共
享。
一节课时间用来教学一首七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不管增加的内容再多,余老认为课堂容量还是很欠缺的。余
老说,一定要让学生的课堂丰厚起来。我们没有办法在中学课堂讲
授古典文学理论或是古诗文学批评的方法,那么,就在教学内容上
增加广度和厚度。余老做出了智慧而英明的抉择。
余老的教学新创意在于引入李白的其它诗作,进行教学联读。
他的选择点有两个,一是以月为意象,选择李白的咏月诗;二是,
选择李白的送别诗。经过比较,余老认为后者更适于课堂教学。
余老选择《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送友人》三首古诗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以略读体悟为主。主要
活动是读背古诗,课堂主问题是诗作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的写
2
法。在名城、名楼,阳春三月时节,名士送别,实在是“良辰美景
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诗人把与友人离别的感伤,深深的隐
藏在浓郁的景色描写之中,这是典型的乐景悲情、藏情于景的写
法。
余老抓住抒情的方式来提点学生。诗仙抒发感情的方法与众不
同,诗人面对孤帆、江天一色的远方默默矗立、长久凝望,把友人
离去的感伤深深寄托在这一动作中,这是通过描写自己的动作神
态,来表达自己的心中惆怅。在人的活动中传达感情,这一写法影
响了后来众多的诗人,折柳送别、把盏留醉、执手泪眼无不如此。
和此情此景高度一致的是岑参送别武判官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
上空留马行处”。
第二板块细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分为以下几个
步骤:1.背景介绍。不但要介绍诗仙李白,还要介绍“风流天下
闻”的孟夫子,介绍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这有助于理解诗作。2.
字词解释。杨花、子规、夜郎、五溪等事物都要交代清楚,通过让
学生读注释来完成。老师还要深入一步讲他们意象背后隐藏的情
感,需点拨提示。“龙标”在诗作里出现了二次,要区分二者的不
同:一指地名,一个用官职指代人物,这是古代尊敬别人通行的礼
仪称呼。3.诵读诗作。诵读时,带着节奏、重音,准确流畅而有感
情的朗诵诗作。梯次要求,逐层提高目标,既是披“情”入诗,引
导学生体悟情感,享受“美情”的熏陶、教育,又在无形中加强了
学生的诵读记忆,分解了学生的课业负担。4.诗意描述。用自己的
3
话描述诗意,并进行语言修饰、提升,达到诗意化的目的。这一要
求,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诗作的内容,又对学生进行了口语表达训
练。5.多角度欣赏名句。可以从托物寄情、用典、以实衬虚、想象
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名句。
第三板块,教学《送友人》。通过读诗作,理解诗意,重点把
握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等意象,理解诗人的“以景衬情”,并
通过学习诗人描写马的动态,来表现自己对友人深厚的感情。
教学设计上严丝合缝,既有意义相关的送别主题贯穿(主问
题),又有抒情方式不同的变化(同中有异):通过人物动作、情
景交融、动物的表现类比诗人与友人的感情。与老一直强调的课堂
教学时间合理安排一致,三个板块设计时间分别为八分钟、二十分
钟、十分钟。
整个设计,体现了余老一贯主张的提升学生素养与能力训练并
重的语文教学要求,细节处还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时间负担服
务。虽然增添了学习的诗作篇数,但课堂高效,智慧明晰的教学思
想减少了课堂冗余、拖沓的低效行为,从更高的起点上对学生进行
了古典诗作的阅读训练。
最后,余老还说好的老师不只是把提升学生素养挂在嘴上,还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成绩的方法从哪里来?余老明确
认为,对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