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祝福》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下第六单元《祝福》知识点总结——认知决定高度,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观里,祥林嫂活在祥林嫂的世界观里,封建礼教就是她的世界观 一、文学文化常识 1、作者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等16部 2、白话小说 白话小说,发源于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白话小说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在古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小说经历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到宋代的话本阶段基本成熟定型,直到明代才迎来了真正的繁荣,成为与抒情文学分庭抗礼的一大文学体系。 发展源流①发祥期:唐代,市民小说、寺院俗讲成为白话小说的两个发展源头。②黄金期:宋、元时期,开封、杭州等瓦舍勾栏处,“说话”艺术盛行,由此产生“话本小说”。这也是最早的白话小说形式,这种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短篇白话故事,篇幅较短,基本用口语叙述,有虚构性。③宋末及元代,在白话小说基础上出现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创作的拟话本小说。④全盛期:明、清这一时期,产生了演义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等。如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长篇章回体演义小说》《金瓶梅》;明代的拟话本小说“三言”“两拍”;“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双峰”:《儒林外史》《红楼梦》。而《红楼梦》更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辉煌的顶点。 3、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通称纲常,是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 三纲指父子、君臣、夫妻之间伦理逻辑,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4、五伦 “五伦”是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根据“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规范要求。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gōng)。 6、小说的三要素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在这三要素中,情节是小说的骨架,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7、小说的情节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其中序幕、尾声可以没有。 8、传统小说的结构 ①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双线结构: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如,《琵琶行》、《荷塘月色》 9、叙述顺序 ①顺叙:按照时间(空间)顺序展开情节。②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③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事件,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④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⑤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 二、文本分析 1、本文采取了倒叙的叙述方式,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①表达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突出了强烈的震撼效果,引人入胜,引发深思。 ②情节上,先写主角之死,使情节更具戏剧性,更有表现力。 ③人物上,开始便写祥林嫂死在祝福之夜,突显人物悲剧命运。 ④主题上,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具讥讽性,揭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小说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①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②勤劳善良、安分耐劳、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 ③不屈从于悲惨的命运,表现出反抗和质疑的精神。 ④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里,她不但不能争得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命运悲惨,被践踏、遭迫害、被愚弄、受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 3、祥林嫂不断地挣扎与抗争,主要体现在哪里? 面对封建礼教的迫害和摧残,祥林嫂进行了不断地挣扎和抗争,这个历程可以用“逃”、“撞”、“捐”、“问”几个字概括。 ①“逃”字表现出祥林嫂冲破家族束缚,追求正常生活的意志。 ②“撞”字既是保持“贞洁”,也是对强迫婚姻的反抗,维护了人格尊严。 ③“捐”字表现出生时赎罪,死后不受惩罚的朴素愿望。 ④“问”字表现出对灵魂有无的困惑,则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封建社会鬼神信仰的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