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阿吾拉勒山铜矿带矿化特征及成因
新疆阿珠拉尔地区位于西天山中部。该区在二叠纪时期发育一套陆相双峰式火山岩, 并广泛发育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钠长斑岩和石英钠长斑岩等浅成侵入体。阿吾拉勒山铜矿非常发育, 目前已发现数十多处铜矿点。这些铜矿部分形成于二叠系火山岩及浅成斑岩中。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含矿石英钠长斑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 属由碰撞、挤压向伸展、拉张转变的构造动力学格架的转折期。近年来虽然不断有斑岩铜矿研究成果报道, 但在找矿方面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因此, 对这类矿床进行评价显得非常重要。阿吾拉勒铜矿带比较典型的斑岩型铜矿有109铜矿、群吉铜矿、松树沟铜矿及克孜库拉、卡拉困盖和套尔德套等铜矿点。
与区域内斑岩型铜矿有关的岩体主要为海西晚期浅成石英钠长斑岩。斑岩体呈纺锤状、脉状产出。岩体出露面积一般较小, 大都不超过0.2 km2。岩体围岩包括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安山质火山岩及下二叠统由中基性岩和酸性火山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石英钠长斑岩呈肉红色, 斑状结构, 斑晶以斜长石为主, 有少量石英。基质主要为石英和长石组成。围岩蚀变见较强的钾长石化和较弱的绿泥石化;后者主要形成于构造裂隙及岩体接触带上, 与矿化关系不明显, 可能形成于成矿后期。另外, 在岩体及矿体附近还有少量的硅化, 但这种硅化与全球范围内斑岩铜矿普遍出现的硅化不同, 本区形成的硅化只在局部出现, 而且很少见绢云母化。
铜矿化形成于肉红色的石英钠长斑岩中。围岩呈块状构造、斑状结构, 较破碎。斑晶为钠长石和少量角闪石, 基质主要为钠长石, 有少量石英和碱性长石。岩石普遍含较高的Sr (330×10ue001 ̄6~1279×10ue001 ̄6) 和较低的Y (4×10ue001 ̄6~6.7×10ue001 ̄6) 、Yb (0.33×10ue001 ̄6~0.6×10ue001 ̄6) , Sr/Y40 (59~264) 、La/Yb20 (22~44) , 具典型的埃达克岩特征 (熊小林等, 2001) 。岩石发育较强的钾长石化, 和较弱的硅化, 但未见石英脉。109铜矿共圈出两个矿体, 总体在平面上呈不规则的透镜状, 矿体南北最大长度约400 m, 宽150 m。在剖面上呈筒状向下延伸, 目前延长深度不清。矿化主要为孔雀石化, 呈薄膜状沿围岩裂隙分布。矿化周围岩石变成黑色, 有绿泥石化。矿化整体似乎产于一断裂带内。断裂带65°走向, 向西倾, 倾角75°左右。矿区内的钾长石化斑岩内普遍发育有脉状、团块状、网脉状、浸染状斑铜矿化。矿化不均匀, 品位0.1%~1.0%。硫化物矿物主要为斑铜矿、辉铜矿和少量黄铜矿、银黝铜矿、赤铜矿、铜蓝。在斑岩体的接触带及火山熔岩中发育有氧化矿物石, 主要为孔雀石, 呈薄膜状或脉状形成裂隙构造中。
群吉铜矿矿区内已探明10个铜矿体, 矿体呈囊状、透镜状产出。矿体长20~130 m, 宽5~50 m, 向下延伸100 m以上。矿石中Cu品位主要集中在0.3%~1.0%区间内, 最高可达2.24%。铜矿化呈脉状、网脉状及浸染状分布于石英钠长斑岩内及其接触带。矿石中金属矿物为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磁铁矿、铜蓝、褐铁矿和孔雀石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钠长石、方解石、绿泥石和绿帘石等。围岩蚀变为硅化、钠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和泥化等。
由于本区斑岩铜矿硅化较弱, 与矿化伴生的透明矿物较少。矿石中流体包裹体普遍小而且少。以109铜矿为例, 矿床内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 直径多在4~7 μm之间, 少数可达9μm, 大部分包裹体呈浑圆状、短柱状。包裹体分纯液相和气液相包裹体2种, 以纯液相包裹体为主, 气液相包裹体中气液相比约1∶4到1∶3左右。气液包裹体均一相为液相。热液期成矿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为300~307 ℃。第二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97~202 ℃。109铜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为δ34S=2.90‰~5.81‰, 平均为3.73‰, 为深源硫特征。结合矿床与斑岩体的关系、矿体特征, 我们认为群吉铜矿床和109铜矿床均属斑岩型铜矿。
根据区域内矿化特征, 本区斑岩铜矿围岩蚀变以较强的钾长石化和少量绿泥石化为主。围岩蚀变分带性不强, 特别是缺少含水矿物如云母类矿物, 同时缺少与斑岩铜矿成矿关系密切的硅化作用。与很多大型-超大型的斑岩型铜矿相比, 该区斑岩体形成期次较单一, 说明岩浆岩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分异演化, 分异作用不充分, 同时蚀变作用弱, 且分带不明显。因此我们推测, 本区已发现的斑岩铜矿存在2种可能:一是这些矿床在形成后遭遇过较强的剥蚀作用, 其上部矿化带全部被剥蚀掉了;二是这类矿床形成于“较干”的岩浆作用, 成矿流体规模有限, 因此形成较大规模的矿床可能性较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