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造纸术、印刷术、针法和炸药
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古代科学和文化成就而闻名于世。19世纪,中国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塞尔所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比同时期的欧洲更为重要(这一点可以证明是显而易见的)。)”按照自然科学大事表的统计,中国古代重大的科技项目在世界所占的比例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占57%;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1年,占50%;公元前1年至400年,占62%;公元401年至1000年,占71%;公元1001年至1500年,占58%。
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经取得过如此惊人的科技成就,这不仅足以令每个中国人为祖先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欢欣鼓舞,而且连李约瑟博士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写道:“从这本书所探讨的这个主题的研究现状来看,即使有20个专家把他们毕生的精力全部投入,也只能得到某些初步的成绩而已。”(P8)
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首推驰名于世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物的力量和影响都仿佛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那么四大发明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们究竟对世界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在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靠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绵帛记事。甲骨不易得到,金石笨重,简牍占有大量空间,绵帛昂贵,都不便使用。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产生一种廉价简便的新型书写材料。1986年,考古工作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了一张比灞桥纸还要早的西汉初年的纸。令人信服地证明远在公远前3世纪末2世纪初,我国已经有了用于书写的纸张。加上我国陕西扶风、甘肃武威古浪、甘肃金塔、内蒙古居延金关等处汉纸的考古发现,足以证明西汉初年,我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造纸方法,以树皮、破布、废麻、旧鱼网为原料通过淘洗、泡沤、舂碎、蒸煮等工序制造出质优价廉的纸张,人们称之为“蔡侯纸”。从此造纸术就在全国得到推广,3至4世纪纸在国内取代了绵帛、竹简,并于公元6—7世纪传入朝鲜、越南、日本,8世纪传入中亚、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非洲、欧洲,16世纪传入美洲并在欧洲广泛流行,从而取代了或昂贵、或笨重、或松脆不适合大量推广的印度的白树皮和贝叶、埃及的纸莎草纸、阿拉伯和欧洲的羊皮,纸逐渐被世界各地的人们采用为书写材料。在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一直沿用我国的造纸技术生产纸张。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中世纪的欧洲要写一部书,就要用数十张羊皮,如《圣经》一书,须用羊皮300张之多。象这样费用昂贵的书籍,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购得起的,因而限制了欧洲各国文化的普及和发展。造纸术的传播,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内部交流,为欧洲的教育、政治、商业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尔后的文艺复兴成为可能,正如一位外国学者说的那样:“造纸一事,尤为重要,即谓欧洲文艺复兴之得力于纸,亦不为过。”(P96)德国亚可布说:“希腊罗马的人,从来没有想到纸的发明,我们还是靠中国人蔡伦的智慧,才能享受现在的这种便利。”(P31)造纸术对文化的普及和世界科学文化传播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既然纸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旨在提高书写效率的印刷术就应运而生了。公元四世纪,人们发明了用纸在石碑上拓印的方法,将事先浸湿的坚韧薄纸在石碑上轻轻拍打,使纸透入石碑凹陷的字迹笔划处,等纸干后,涂上墨,然后将纸揭下来,这就造成了黑底白纸的拓本。在此基础上,隋唐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最初是印农本、历本、字贴等,后来印诗集、佛教经典等。1900年在敦煌石窟发现一本印刷精美的《金刚经》,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唐咸通九年是公元868年。《金刚经》的第一页是释迦牟尼身旁有护法的神将和众位弟子,天空还有飞天,这么多人物都印得清清楚楚,线条还非常流畅,经文的字迹也非常清晰,说明它是雕版印刷术发明后,比较成熟的作品了。所以,可以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这部以雕版印刷术印制的《金刚经》就比欧洲最早的印刷品早555年。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术更加发展,还出现了套色印刷。雕版印刷比手抄书固然快得多,但是,刻版很费工,印一部大书,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每一本书都要从头刻起。人力、时间、物力都很费。为了更经济省时,宋朝毕升首创胶泥活字印刷,这是印刷史上的大革命,影响深远。毕升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经火烧锻使其变硬,即可依需要编排,并能多次使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排字和印刷效率。宋代科学家沈括写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