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乌苏河流域城川组风成砂沉积与雷达木盆地关系研究.docxVIP

拉萨乌苏河流域城川组风成砂沉积与雷达木盆地关系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拉萨乌苏河流域城川组风成砂沉积与雷达木盆地关系研究 自p.d.d.桑志华(1924)在内蒙古拉萨乌苏河流域成立“萨拉乌苏群”以来,该群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北方统一河流和湖泊更新的代表性区域。虽然,德日进等人嗣后(1928)根据当时在萨拉乌苏河采集到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作出了旧石器时代鄂尔多斯地区存在“沙漠”的推断,我国学者也提到萨拉乌苏组中存在风砂堆积现象,但并未能够改变人们对它的传统看法。 作者根据70年代末至80年代对萨拉乌苏河流域(图1)的地层调查,多次指出萨拉乌苏组上部实际上主要是一套风成细砂,并命名为城川组。然而,迄今对城川组的岩性,特别是岩相和形成时代仍有不同认识。因而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城川组是否可以建立,以及建立的依据是否充分。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专门讨论。 1 更新统的时间界限 在传统认为的萨拉乌苏组中,裴文中先生曾将其顶部的一套灰绿色湖相沉积物的时代推测为全新世,萨拉乌苏组底部灰蓝色湖相层之下的一套红黄色砂土订为中更新统。后来,袁宝印则将萨拉乌苏组顶部的湖相沉积物正式划归全新世,命名为大沟湾组。大沟湾组之下的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上部和下部。以后,我们在大沟湾组之上又发现存在有黑垆土、次生黄土及现代毛乌素沙漠风成砂丘等沉积,遂将这部分沉积层命名为滴哨沟湾组。根据14C年代测定,大沟湾组与滴哨沟湾组的年代界限大致在距今5 000 a (图2-⑤)。大沟湾组近底界的14C年代为距今9510±110 a,此可以近似地视为上更新统与全新统的时间界限。经研究,本文将袁宝印的萨拉乌苏组上部(河流相)定为以风成砂相为主的城川组,将萨拉乌苏组下部的河湖相限定为萨拉乌苏组。城川组下限相当于袁宝印所指的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上部河流相之底界。城川组与萨拉乌苏组两者呈整合接触。 在萨拉乌苏河中下游流域,大沟湾组、城川组和萨拉乌苏组分布稳定。上更新统之下主要是下—中更新统黄土和风成砂。上更新统城川组与萨拉乌苏组岩石特征的差异非常显著。 根据调查,城川组中,虽然存在1—2层,甚至某些地段存在多层较薄的流水形成的灰绿至灰黄色粘土质粉砂、粉砂质细砂等堆积,但主体则以风成的灰黄至棕黄色细砂为其基本特征;其中常具有明显的风成砂丘形态、风成的前积纹层、加积纹层以及风成的大型板状层理和从扫描电镜中观察到的由风暴撞击形成的石英颗粒表面的新月型凹槽、风蚀麻点等。 城川组之下的本文的萨拉乌苏组,主要是由灰绿和灰白色粉砂、亚粘土、粘土与灰黄或灰绿色粉砂质细砂互层所组成的河湖相沉积;具明显的河流形成的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和湖积层;有时可见砂土砾石层(图2—③,⑤),该组中也存在许多砂层,但它主要是河床、决口扇和泛滥盆地内的沉积产物;有时,其中可夹有薄层风砂沉积,此外,该组中还有褐色土发育(图2-⑥)。 本区城川组处于全新统大沟湾组之下、萨拉乌苏组之上。组间地层界线稳定、清晰。需要着重指出的,城川组砂层延伸到萨拉乌苏河上游的黄土区时,砂粒变细(主要是0.1—0.05 mm的微砂粒级),与河流上游萨拉乌苏组之上的马兰黄土接触时,则表现为纵横向上的犬牙交错的逐渐过渡关系(图2-①、②、③)。本区城川组与流域内马兰黄土的顶底界一致、时代相同而二者均形成于萨拉乌苏组之后。众所周知,我国黄土区上更新统划分,通常将马兰黄土划为晚更新世晚期()1,位于马兰黄土之下的河湖相为晚更新世早期()。本区与黄土区这种地层组合大体一致,唯风成相地层中更多地是砂相而不仅仅是黄土相,这主要与城川组堆积时的沙漠存在有关。据此认为,城川组风成砂与马兰黄土是同期风力作用下的伴生沉积,时代同属晚更新世晚期。 2 城川组时代的划分 关于城川组与上覆的大沟湾组的时代界限一般没有异议,而对城川组时代下限目前看法不一。显然,城川组时代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它的下限。由于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代表了晚更新世先后连续沉积的两套层系,故判明萨拉乌苏组上限的时代就成为确定城川组下限或开始沉积时的时代的关键。在讨论中,也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萨拉乌苏组时代的看法。 2.1 地层层序特征 区内目前在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已发现的47种哺乳动物化石中,城川组为12种,占化石总数的26%;萨拉乌苏组为46种,占总数的98%。其中肿骨鹿(Uegaloceros pachyosteus)、王氏水牛(Bvbalus wansjochi)等9种绝灭动物均分布于萨拉乌苏组中,占该地绝灭动物总数的100%;城川组绝灭动物仅有诺氏驼(Camelus knoblocki)、原始牛(Bos primigenius)和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占绝灭动物总数的33%(表1)。 在黄土区马兰黄土中,除以前零星地采集到的一些啮齿类、马类化石外,近年谢骏义、许俊巨(1988)在甘肃华池柔远;陆有泉(1989)在内蒙碧流台马兰期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