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柴可夫斯基《四季》的艺术特色及音乐价值
一、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传奇的一生始于故乡俄罗斯,他的童年生活比较富裕,因其母亲会弹钢琴,柴可夫斯基耳濡目染,自小就表现出对于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但19 世纪的俄罗斯正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历史转折期,前所未有的动荡使得一批具有民族意识的音乐创作家开始觉醒,热爱音乐的柴可夫斯基便成为了其中之一。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涉及交响乐、歌剧、协奏曲、钢琴独奏等众多领域,被称为与强力集团其他四人所秉持的民族意识相悖的音乐家,因为柴可夫斯基是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所以他的曲风比较“学院派”,他的民族性是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更像是根植于心底的一种情怀,而非一种歇斯底里的宣泄,与其他四人相比较,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更具有“贵族气息”。例如本文所分析的钢琴套曲《四季》,有很多元素和材料是取自于民间的,但其作曲技法和渲染的手法又与“强力集团”的激进不甚相同,前者是在民歌基础上形成的富有俄罗斯民族风格和自己性格特点的音乐语言,后者则是用正规的“钢琴语言”去描绘的俄罗斯风格。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从和弦到调式的运用都是性格鲜明的,此不赘言。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是根据十二个月份的性格特点用音乐为当时杂志的一档专栏谱写的,其独特的风格和通俗易懂的旋律都为当时的群众喜闻乐见,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范本。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之所以能被奉为经典,一方面是因为作品本身旋律的优美、结构的完整、作曲技法的娴熟;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套曲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风格,也就是明显而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俄罗斯“民族乐派”,尤其是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音乐特征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柴可夫斯基《四季》的旋律、和声、曲式三个视角对他的风格特征和《四季》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来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和分析,也希望阅读此文的演奏者能得到更好的理论支持和情感理解。
二、柴可夫斯基《四季》的艺术特点
(一)旋律分析
旋律是指不同音高按一定形式组合而成的一种横向排列的线条,其种类繁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1.旋律的进行方向
《一月》到《六月》,以上行级进为主,跳进为辅,总体给人以绵延之感,前半篇的音乐整体情绪是舒展的,比较有生机和活力;《七月》到《十二月》,音程的跨度变大,且由以单声部旋律为主变为以多声部叠置的旋律为主,体现出了季节的厚重感。
当然,旋律的进行并非是单一的、固定的形式。在上述为主的进行中,又夹杂着弧形、波浪型、阶梯型、锯齿型等旋律线。譬如,《一月——炉边》的主题部分就是以上行级进和三度跳进为主,辅以上波型旋律线。这种旋律线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局部,还体现在了旋律整体的发展:每个小节的小波浪组成了一个大波浪,这个大波浪又作为一个下属环节参与到了另一个更大的波浪型发展中去,环环相扣,依次递进。
2.旋律的发展逻辑:呼——应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是用三部曲式写成的,这就使得旋律的发展具有着一定的稳定性和均衡性——A 段和A’段构成了呼应关系,二者与B 段的隔离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和声分析
俄罗斯的民歌惯用小调,在这部钢琴作品里则体现为大小调和弦的交替使用。如:《一月——炉边》的第27、28 小节。
在大调中使用同主音小调的Ⅵ级和弦作为阻碍终止,这是柴可夫斯基的一种特色写作手法,且此种手法在这套钢琴作品中十分常见。
在和声的使用上,柴可夫斯基是忠于古典的,所以作品多以K46—D7—T 这样的常规手法结束。但同时,他又是独特而浪漫的“新乐派”,所以他的作品中会有很多的自然音级进加临时变音的组合来弱化和声功能。我们可以推论这是由于柴可夫斯基是处于20 世纪民族乐派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因而他的作品就集聚了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特点。
(三)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是一个“学院派”作曲家,他的整体作曲技法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且受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影响较多,这个可以从钢琴套曲《四季》的曲式结构看出来。整部套曲都是用三部曲式来写的,这样创作的好处在于,既可以使乐曲的结构得到扩充,又会在最后回归主题,体现出一种回归感和平衡感。对于作品曲式结构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于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
柴可夫斯基《四季》的素材虽然取自于民间,但它和传统的用小调写出来的俄罗斯民歌是有区别的,柴可夫斯基是用城市大调来体现小调风格,表现主题,这就使得整部作品是雅致又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这也是柴可夫斯基的创作特点之一。
(四)俄罗斯音乐作品的民族性分析
俄罗斯地处欧洲最东端,欧亚大陆北部,是与我国北方最接近的邻邦,因此两国一直维持着良好的邦交,尤其是艺术上的沟通。虽然俄罗斯地域辽阔、民族繁多,但其生存环境恶劣,地广人稀,这样的环境孕育出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风格。俄罗斯被称为“战斗民族”,他们的民歌也是以进行曲风格为主,类似于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