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兴庆府与宁夏的国都建设.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夏兴庆府与宁夏的国都建设 宁夏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也是一个小规模、发展滞后、先后隶属于北地县(汉代)和灵州(北魏至宋)的边疆城市。1038年, 西夏王朝正式建立, 定都兴庆府 (后称中兴府, 即今银川兴庆区) , 从而使以宁夏平原为中心的宁夏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由今吴忠地区 (汉代的北地郡, 隋唐的灵州) 北移至今银川地区, 以西夏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底蕴促成了银川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的确立。 一 农业经济的发展 宁夏平原西依贺兰山, 东临黄河, 历史文化悠久。今银川东部长城脚下的灵武水洞沟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文化遗存。贺兰山下的镇北堡、暖泉等处发现了距今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迹。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银川地区隶属北地郡 (治今甘肃省宁县) , 正式纳入中央集权的管辖之中。秦始皇三十三年 (公元前214年) 置富平县 (今吴忠市城区西部), 隶属北地郡, 辖境包括今宁夏平原的大部, 此为宁夏北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之始。西汉时, 汉武帝于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至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三次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 同时从内地移民、屯垦、戍边, 沿黄河除富平县外, 新设置了灵武县、灵州县和廉县三县及上河城、[ 北]典农城二座城镇,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使这里呈现出“沃野千里, 谷稼殷积”、“牛马衔尾, 群羊塞道”的繁荣景象。其中上河城和[ 北]典农城在今银川附近。东汉时, 北地郡治由马岭 (今庆阳西北) 移至富平县 (今吴忠市西) , 宁夏北部地区的中心还在今吴忠地区。东汉末年, 民族纷争骤起, 先后有多个民族入主宁夏北部地区。十六国时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占有这一地区, 将风景秀丽的饮汗城改建为丽子园, 又在今吴忠西部置果城。北魏灭赫连夏后, 于太延二年 (436年) 在赫连果城置薄骨律镇, 孝昌二年 (526年) 改为灵州, 治回乐县, 直至宋代;在丽子园建立“怀远县”, 此为银川建城之先驱。后周武帝建德三年 (574年) 又迁二万户居民到怀远, 增置怀远郡及县, 仍隶属于灵州。隋唐时灵州是朔方节度使的治所, 成为今宁夏北部乃至我国北部的军事中心, 由于唐肃宗李亨的灵州登基和用朔方军平定“安史之乱”, 灵州的中心地位毋庸置疑, 而怀远县仅为灵州五县之一。唐高宗仪凤二年 (677年) , 黄河水冲毁怀远县城, 第二年在旧城西边 (今银川兴庆区) 筑怀远新城, 这是银川市建城之始, 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唐朝统治者在银川地区大规模整修渠道, 发展农业经济。宋代又改怀远县为怀远镇, 成为包括定远、保静、保定和临河在内的“河外五镇”的首镇, 但宁夏北部地区的中心一直在灵州, 怀远县 (镇) 仅属灵州的一个县镇而已。 上述表明, 银川在西夏以前一直未能替代灵州的中心位置, 也无法与历史文化名城联系在一起。 二 李继徙对兴庆府的选择 公元11世纪, 银川城市发展进入历史新时期。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 (1038年) , 西夏王朝正式建立, 定都兴庆府, 使兴庆府 (原怀远镇, 今银川兴庆区) 由一边塞小镇一跃而成为地跨陕、甘、青、宁、内蒙古疆域辽阔的西夏王朝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同时, 宁夏北部地区的中心由吴忠 (灵州) 北移至今银川地区。 西夏建都兴庆府, 是夏州李氏政权不断扩张和抗衡宋朝的产物。夏州李氏政权是党项羌拓跋部建立的地方割据势力。党项羌人最初出现于南北朝末期, 居住在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 以狩猎、游牧为经济基础。由于各种原因, 他们不畏艰辛向东发展, 经过三次大规模的迁徙, 到唐朝末年分布于今陕、甘、宁一带的银、夏、绥、延等州。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恭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 被升任为夏州节度使, 赐姓李, 封夏国公, 夏州地区获“定难军”称号, 统辖夏、银、绥、宥四州。从此, 夏州李氏割据势力开始。五代时, 夏州割据势力先后隶属后唐、后周等政权。到了宋代, 李氏割据势力与宋政府的“削藩”政策相抵触, 夏宋矛盾日益激化。在宋政府的诱迫下, 夏州政权内部分化, 李继捧率部分族人献四州之地而归宋。但其族弟李继迁却积极发动党项各族人民起来反抗宋朝的统治, 收复“故土”, 并开始在政治上、外交上采取一定措施, 壮大势力。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 不仅恢复了其“四州故地”, 而且降服了依附于宋朝的数十万帐党项、吐蕃、回鹘部落, 控制了黄河以东、贺兰山以西乃至陇山广大地区, 攻破了定州 (今平罗县) 、怀远 (今银川市) 等几座孤城, 终于在宋咸平五年 (1002年) 攻占西北重镇灵州。李继迁“复地”、“展疆”的胜利, 使得临近宋辽、地处东部的夏州再也不能适应其继续扩张的需要。为了“西取秦界之群藩, 北掠回鹘之健马, 然后长驱南牧”, 驰骋中原、选择新的政治中心势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