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2017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年版)》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
在课程实施中建议,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更宽的学科背景下学习,培
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STEAM教育的理念十分契合。基于
STEAM教育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可以作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来源之一。
本研究尝试以“石油化工”为主题,基于STEAM教育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首先
本研究梳理了STEAM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对STEAM教育发展的研究现状。然后,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对石油化工知识的了解和素材运用情况,高中生
对石油化工知识学习与掌握情况以及高中化学教师和高中生对 《石油化工》校本课程的
态度。
本研究对石油化工知识在高中化学国家教材中的渗透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高中化
学国家教材中的石油化工知识具有情境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一线教
师和高中生对课程内容、课程实践方式、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期望,基于STEAM教育
理念,确定了以能力导向性,实践性和生成性为原则,在高中化学国家教材的基础上,
设计开发了 《石油化工》校本课程,本课程包含三个单元,九个专题,以石油化工知识
为主线,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
本研究选取了课程中的部分专题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验证了课程的可行性,
给出了课程实施的建议: (1)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2)要联合多学科,做好课前
3
准备 ()要灵活处理、使用课程素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STEAM 教育的发展,基于STEAM 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与实施将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更大的发展,希望本研究能为以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
参考。
关键词:STEAM教育;校本课程;石油化工;高中化学
I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1
1.3研究意义2
1.4 研究内容2
1.5研究思路2
1.6研究方法2
2 文献综述4
3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8
3.1概念界定8
3.2 理论基础10
4 高中生及教师对 《石油化工》校本课程需求调查12
4.1调查目的12
4.2 调查工具12
4.3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13
4.4 调查结果分析13
5石油化工知识在高中化学国家教材中的渗透25
5.1高中化学国家教材中石油化工知识的分布情况25
5.2 高中化学国家教材中石油化工知识的呈现特点25
6基于STEAM教育的 《石油化工》校本课程设计27
6.1基于STEAM教育的 《石油化工》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27
6.2 《石油化工》校本课程的开发28
7 《石油化工》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案例41
7.1教学设计案例一:石油的形成41
7.2 教学设计案例二:常减压蒸馏44
7.3 教学设计案例三:石油精神46
8 《石油化工》校本课程实践案例51
8.1概述51
8.2 教学实践51
8.3 教学成果展示56
8.4 教学评价56
8.5教学实践总结57
8.6教学实施建议57
9 结论与展望59
IV
9.1研究结论59
9.2 问题与不足59
9.3对基于STEAM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的展望60
参考文献62
附录65
致谢109
V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基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GAN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pdf
- 基于HPS落实科学本质观的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实践研究.pdf
- 基于PBL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研究.pdf
-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专题复习”实践研究.pdf
- 基于“认识思路”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研究——以“物质的量”为例.pdf
- 基于TOPSIS-RSR法对32届东京奥运会中国女篮与对手前锋攻防能力对比分析.pdf
- 基于U-Net网络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插补算法研究.pdf
- 基于二值神经网络的轻量化文字识别方法研究.pdf
- 基于上下文特征表达的短文本分类方法研究.pdf
- 基于修正KMV模型的企业信用违约风险研究——以蛋壳公寓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