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题.docxVIP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三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题 知识精讲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 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对比?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对比?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反衬) 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4.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7.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 8.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 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12.铺排(赋):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A.描写: 1.正面描写 ①多角度,变换角度。 摹形、拟声、绘色(调动视、听、嗅、触等感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②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上下、俯仰等。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鸟鸣涧》)?? ④白描。不加修饰渲染,只是简单勾勒。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 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⑥细节描写。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2.侧面烘托(烘云托月)、对比 ①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陌上桑》 ) ②对比: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B.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2.间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