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结构示意图
水运仪象台顶端浑仪模型
水运仪象台中部浑象模型
水运仪象台底部报时装置模型
拆开任何一只现代机械钟表,都能看到内部大大小小互相啮合的齿轮,它们是由力学原理成立的机械装置。假如以这种狭义的“机械”观点权衡,中国古代
圭表、日晷、漏刻等计时工具都不能称为机械装置。中国古代真切意义上的机械钟只有宋代建筑的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由苏颂(1020—1101)和韩公廉(生卒年不详)等人设计建筑,完成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它不单是一只机械钟,依旧一件将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会集在一起的大型天文仪器。
据文件记录,水运仪象台高约12米,宽约7米,外形上狭下宽。仪象台共分三层,以扶梯上下。底层用于安放水力驱动系统和昼夜报时系统。动力系统的核心是枢轮和天柱,水能经过一级级的齿轮传达,分别用于带动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每到一准时刻,报时装置中的木人都会击鼓和指示时间。水运仪象台的第二层用于放置浑象。浑象是一种用于演示的天文仪器,表面刻有恒星及其方位。浑象中间赤道带上装有齿牙,齿牙与天柱上的天轮相接,带动浑象旋转。水运仪象台第三层上建有一个木屋,屋内安放一架浑仪。浑仪也经过齿牙和天柱上轮相接,经过天柱获得旋转动力。值得一提的是,木屋顶板是活动的,察看时能够摘
除,这种设计堪称现代天文望远镜活动屋顶的先驱。
水运仪象台建成约40年后,北宋消亡,国都汴梁被金兵攻陷,水运仪象台也随之被毁。南宋时期,曾多次试图重建,但均以失败告终。目前,国内外已有
一些机构和博物馆依据历史文件复原出了水运仪象台模型或等大的复制品,但都未能重现它的所有功能。
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项非凡创举,它驱动系统中的天衡装置与欧洲17世纪出现的锚状擒纵器在设计原理上特别相似,以至于出名学者李约
瑟(1900—1995)认为水运仪象台“可能确实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斩钉截铁祖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