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8-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素养突破训练.pptx

08-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素养突破训练.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素养突破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注] ①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诗人被贬,漂泊于荆楚湖湘间时。②夷犹,从容不迫的样子。③沧浪曲,即《沧浪歌》,又称《渔父歌》,曲出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诗人是如何将贬谪之情贯穿全诗的?请简要分析。;[解析] ①借景抒怀。“楚郭微雨收”八句,结合注释“诗人被贬,漂泊于荆楚湖湘间时”可知,诗人官场失意,于微雨之后,纵目荆楚湖湘间,景色清丽,空旷朦胧,“漾舟水云里”,暗含隐逸情致。②直抒胸臆。“一身已无累,万事更何欲”,此时的诗人已经身无所累,无欲无求,直接抒发了归隐的情怀。③借典抒情。“渔父自夷犹”六句,运用《渔父》中《沧浪曲》的典故,以“渔父”自况,表现了诗人遭贬谪之后顺应自然、潇洒超脱、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二、(2022浙江宁波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 D项表述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穿上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说明两地相隔较远,而且透露出思妇对游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为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并未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4.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精妙之处。;三、(2022浙江宁波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解析] ①由颔联可知,一方面是老农终年辛苦却“不得食”,要忍饥挨饿;另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把粮食放入官仓“化为土”。老农负担重而“不得食”和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作对比,突出老农生活的艰辛和受官府压迫之重。由颈联和尾联可知,一边是农家老小登山攀摘橡实充饥,生活极度贫困艰苦;一边是富商“???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生活极度奢靡,构成了鲜明对比,揭示出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本诗通过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②本诗以“老农”的口吻叙事,语言平实质朴、通俗易懂,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切自然。如开头两句交代人物身份,叙说一位老农由于家里贫穷住在山里面,仅仅耕种贫瘠的山田三四亩。运用平叙的手法,如话家常;“输入官仓化为土”,叙述老农辛苦收获的粮食都被收入官仓腐烂成土,表现出老农被剥削的痛苦和他眼见心血被糟蹋的痛心。诗人虽然只道事实,用语通俗易懂,读来却令人痛心,字字饱含血泪,表达了对官家糟蹋粮食的痛心之情。③全诗运用客观叙述的手法,诗人貌似不动声色地叙述事件却渗透出自己的爱憎之情。诗人通过呈现老农痛苦的生活场景,突出表现了农民生活的痛苦和当时社会的不合理。虽然诗人没有发表议论,但诗人的批判思想蕴含于客观叙述之中,揭露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行,发人深思。;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请简要分析本诗行文构思之妙。;[解析] ①首联承题,说随着春风春雨的到来,梅花也开始凋谢了,凋落的花瓣点缀在青苔上,而在风消雨停、平心静息时面对落英,又可以闻到梅香。②颔联更进一步描写了梅落的景象。落花似雪似云,极言其多,极言其轻盈。从香、色、形等角度描绘落梅之美好情态。③颈联诗意突转,梅花自生自灭,不需要江边城郭里横管玉笛之类的外物催逼;落去繁花的空梅枝在夕阳下越发令人怜惜,一个“惜”字表现出作者怜物伤景的情怀,也有对自己一生清苦生活的喟叹。④尾联再度上扬,巧妙化用林逋隐居孤山种梅养鹤的典故,写落梅依然可以引得霜禽粉蝶纷纷前来,表现作者的高洁情操及隐逸情怀。⑤全诗行文起承转合,绘尽落梅之态,写尽落梅之况。铺张渲染,极尽能事,描摹绘写,动静得宜。;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0.诗歌颔联一直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文档评论(0)

Allinon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