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7 高考考点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引得黄莺下柳条.pptx

7 高考考点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引得黄莺下柳条.pptx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考点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引得黄莺下柳条;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前面文学类文本的复习中,我们已经复习过了相关表达技巧,这里我们重点结合古代诗歌分析各种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考查点一 修辞手法——诗歌语言的画龙点睛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二是说明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代诗歌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双关、互文等。对修辞手法进行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修辞手法,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表达的特点,分析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概 念;概 念;概 念;概 念;概 念;【边练边悟】 1.请指出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3)终岁不闻丝竹声。(        )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主人下马客在船。(        ) (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1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 海 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对偶、夸张。表现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艳羡之情。;借代与借喻   两者都是用一种事物代另一种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代的本质是“代”而不“喻”;借喻的本质是“喻”,是“喻”中有“代”。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是相当紧密的;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是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的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同。如“怒涛卷霜雪”(柳永《望海潮》)中的“霜雪”运用了借喻的手法,“自古妒蛾眉”(李白《于阗采花》)中的“蛾眉”运用了借代的手法。;考查点二 表达方式——“抒情”有度,“描写”有法 一、诗歌常见的四种表达方式;概 念;概 念;概 念;二、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概 念;概 念;概 念;概 念;概 念;三、诗歌的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借 助 景;借 助 物;借 助 物;借 助 事;【边练边悟】 3.分析下列句子的写景角度。 (1)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苏轼《鹧鸪天》) 答案:远近高低。先写远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由高到低写空中的白鸟和塘中的荷花,井然有序。;(2)杨柳荫中新酒店,蒲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答案:绘色的角度。运用色彩的铺陈,描写了田园风光中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 (杨万里《过杨村》)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答案:以动衬静。运用动词“敲”,反衬环境的幽静。;(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答案:运用白描手法。这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4.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使用的抒情方式和抒发的情感。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答案:直抒胸臆。作者贬居岭外,一方面思念亲人,另一方面又担心家人因自己而遭遇不幸,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挂念之情。 (2)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武元衡《春兴》) 答案:即景抒情。作者见到杨柳细雨、残花流莺所构成的暮春景色而生思乡之情。;(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答案:融情于景。词人将满怀的离愁融入设想的晓风残月的凄清之景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怅惘之情。;考查点三 表现手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linon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