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PAGE 6 第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840-19世纪末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1840-1860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一)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形势: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觊觎中国 英美法等国相继进行工业革命,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形势:清王朝的衰落 1.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占比较小。 2. 社会矛盾激化,危机四伏(第14课)。 3. 政治腐败; 4. 军备废弛。 腐败的清王朝对当时的世界形势闭目塞听,试图通过“闭关锁国”把西方列强拒于国门之外。 二、过程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 导火索:虎门销烟 2. 1840.4 英国议案—1840.6 广州—1843.8.29 《南京条约》割地赔款—1843《虎门条约》—1844《望厦条约》《黄埔条约》p.92 3. 结果:未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未得到足够的市场,修约遭拒。 直接引发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P.92-93 结果:“洋药”鸦片贸易合法化。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经济上:破坏了自然经济,客观上刺激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但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 (二)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三)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新思潮兴起。 1. 龚自珍:主张“更法”—人才不论资格,废除科举,新疆设省,禁鸦片。 2. 林则徐(开明官绅):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主持编纂《世界地理大全》—《四洲志》力图学习西方技术,建立新式国防;提醒提防俄国,思想启蒙作用。 3. 魏源:《海国图志》,外国历史的“百科全书”,“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对学习西方如何富国强兵作探索。(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4. 徐继畲《瀛寰志略》,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1860-1895 一、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一)背景: 1. 鸦片战争使社会矛盾激化; 2. 洪秀全的个人经历(科举落第和社会腐败探索救国); (二)过程: 1. 1851.1.11(p.95.96)洪秀全,杨秀清,广西桂平金田村 —1853 占领南京,改天京,定都,北伐 西征 —1856 内讧,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1864 湘军,淮军,外国洋枪队,天京陷落,运动失败。(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2.施政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基本精神:取消封建土地所有制,重新分配土地,建立绝对平均的社会体制,实现“四有两无”的“大同”社会。 (2)《资政新篇》1857年: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效仿西方资本主义,推行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制度;在外交上与外国自由通商,平等交流往来。——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 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色彩),但同太平天国这场农民战争的现实愿望没有产生共鸣,太过超前而未能实现。 (三)影响: 1. 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2.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中央权力下移,地方官僚集团崛起。 3.局限: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政权封建化。 二、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一)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部分地主阶级看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希冀学习西方机器生产技术以达到“自强”“求富”之目的。 (二)代表人物:奕?、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三)内容: 1. 练兵制器创办军事工业——自强 2. 创办民用企业——求富(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官办全部),资本主义企业,但在经营管理上带有封建性质。 3. 创建海军筹备海防 4. 兴学育才——洋务运动深化 设立洋务学堂:培养翻译、外交、军事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 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欧洲考察 (四)影响:打开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但只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修修补补,失败乃是必然。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 (一)边疆危机 1. 新疆危机与平定 1864-1884 阿古柏(英、俄) 左宗棠 设行省州县 2. 中法战争和法国战令越南(p.98) 1885《越南条款》占越南(台湾建省) 3. 台湾 琉球王国,冲绳县 (二)甲午战争与瓜分狂潮 1.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1894-1895 背景:明治维新,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积蓄力量向外侵略 过程(p.98):1894年初朝鲜,东学党起义——7月日本不宣而战 11.25旅顺大屠杀—1895.2 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3.4辽河 湘军全线崩溃 2.《马关条约》及其危害 内容:日军暂占威海卫保证中国履行条款 影响:①巨额赔款加剧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人民负担; ②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列强援引“利益均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